學額告急惹民怨 雙非亂象無了期

儘管港府早已叫停雙非配額,但雙非亂象並沒有消失,反而才剛剛開始。新學年小學收生統一派位昨日交表,家長為給子女覓得心儀學校而大傷腦筋,北區情況最混亂,由於跨境返學的雙非兒童愈來愈多,導致本來學額已相當緊張的北區雪上加霜,不少本地家長擔心子女可能要被迫跨區就讀,怨聲載道。

雙非兒童跨境返學,導致北區學額緊張的問題幾年前已經出現,現在愈演愈烈,僅上水就欠缺近千個學額。雖然部分學校已經每班增加學額,有的甚至將電腦室改為教室,仍然不足以應付。事實上,自當年莊豐源案判決後,十年間雙非兒童累計高達二十萬人,即使保守估計其中五成來港就讀,意味着至少要增設數以百計學校,才能容納這麼多額外增加的學生。然而,開學校畢竟不像開店舖那麼簡單,涉及選址、人員配置、公帑投入以至整體教育政策等諸多因素,談何容易。

更何況,所謂五成雙非兒童來港就讀只是港府憑空猜測,實際上會有多少雙非兒童來港,只有天知道。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雙非兒童出生數量逐年上升,近年幾乎佔全港整體新生人口的一半,預期來港就讀的雙非兒童也會逐年增加,小學學額緊張的情況將至少再持續十年,而在大量北區兒童被迫跨區就讀的影響下,問題將由新界逐漸蔓延到港島與九龍市區。曾幾何時,因為出生率下降,不少收生不足的學校被殺,部分學校則減班減人,現在雙非兒童「大軍南下」,反過來出現學額不足的問題,實在諷刺。

教育政策亂折騰,北區學額爭崩頭,正是前朝政府留下的爛攤子之一。曾蔭權政府一方面將雙非兒童視為本港人口生力軍,不加限制地吸引內地孕婦來港生育,並美其名曰打造「教育產業」及「醫療產業」;一方面漠視大量雙非兒童出生將引發連鎖反應,沒有推出配套措施,形同打開「潘朵拉魔盒」,雙非兒童爭完床位爭健康院,爭完健康院爭學額,爭完學額爭職位,爭完職位爭房屋,麻煩接連不斷,問題沒完沒了。雙非亂象對本港社會帶來的影響有多深遠,現在言之尚早。

梁振英上台之前果斷叫停雙非配額,贏得不少掌聲,惟叫停雙非容易,處理雙非後遺症卻困難得多,複雜得多。施政報告建議成立多個委員會,檢討房屋、醫療、標準工時、退休保障、金融、經濟發展等等問題,被批評「委員會治港」,可惜港府並沒有成立專門機構處理雙非問題,這是不是忽視雙非問題的嚴重性呢?難道就不怕這把雙非大火愈燒愈猛嗎?

雖然說雙非問題是前朝政府留下來的爛攤子,但無論如何,這個爛攤子只能由現屆政府收拾,市民希望當局盡快處理,而不是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