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穩中求變 成功一例

梁振英的施政報告,其主題是「穩中求變,務實為民」;然而,究竟「變」了甚麼?如何「務實」?日來均引起不少探討。

事實上,有論者指出,整份施政報告,「研究」一詞出現四十七次,而「檢討」亦出現了三十一次。更奇怪的是,振英哥話「民生無小事」、「急市民之急」、「政策成熟一項推一項」,表面予人熱心全為基層,流汗照顧市民。可是,施政報告洋洋灑灑二萬七千五百字,對許多民生問題均沒有具體政策及方向,吾人見到的,便是整份施政報告成立了至少九個委員會、兩個局及三個專責小組,其中「金融發展局」被喻為「怪胎」,皆因其以「有限公司」形式運作,本報「正論」一針見血指出「監管是大問題」,值得當局再三反思,否則,若然再爆「官商勾結」的醜聞,則香港「廉潔奉公」嘅招牌就徹底破產矣!

蔣經國主政台灣時期,提出「十大建設」,有這麼一樁事可見蔣經國善用人:他徵召開紡織廠的企業家趙耀東籌辦大鋼廠,趙說,不是他不願幹,而是沒法幹,因為大鋼廠雖首創,但仍是「國營事業」,用人用錢要受「國營事業管理法」的制約。按照官定的待遇延攬不到第一流的人才,按照官定的標準程序也買不到第一等材料。蔣經國當機立斷:大鋼廠可特准不受現行法規約束。趙耀東從此以廠為家,身先士卒,用人唯才,採購物料絕不收取回扣。大鋼廠最終成為台灣最賺錢和最有效率的公營事業。這才是真正的「穩中求變」啊!振英哥在用人方面,依老朽的研究,實在有檢討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