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金融雖重要 監管更是大問題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梁振英競選政綱主張的金融發展局日前終告成立,令人莫名其妙的是,這個負責推廣金融業的機構,不是一如既往以法定形式運作,而是罕有地以有限公司名義註冊,日後將會自負盈虧。當局聲稱這可以強化其獨立形象,惟究竟如何監管,如何自負盈虧,當局語焉不詳,引起各界強烈質疑。

施政報告指出,金融發展局將為持份者提供高層和有效的平台,集中研究如何配合國家金融市場逐步走向國際,進一步發展香港金融業,包括在促進金融業多元化、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在國家和地區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向政府提交意見和建議。

很明顯,金發局責任重大,並非普通的諮詢機構,所以,其成員及運作模式更加備受關注。事實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成立金發局負責統籌金融業發展,推廣金融產品及服務,這是無可厚非的,正如旅發局及貿發局等,都是負責行業及商貿推廣的專門機構。不同的是,旅發局及貿發局屬於法定機構,受到港府監管,而金發局則是以有限公司形式運作,當局到底要如何監管呢?金發局主席查史美倫宣稱該局只是「民間組織」,使用公司註冊可以提升資源運用彈性,日後不排除接受大學或私營企業資助。

其實,這恰恰是最令人擔心的地方。撇開中資甚至太子黨色彩濃厚不說,金發局明明由政府成立,卻自稱民間組織,不受政府及立法會監管,可謂咄咄怪事,當局到底是想保持其「獨立形象」,還是想打造「獨立王國」?眾所周知,金融業涉及龐大利益,一旦缺乏規管,甚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當年內地平安保險上市,不少中港權貴上下其手,一朝富貴,當中甚至涉及國家領導人。何況近年本港官商勾結日益嚴重,前特首曾蔭權爵士及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先後捲入貪腐醜聞,如今再弄出一個無王管的金發局,誰也無法保證不會爆出更大的醜聞。

譬如說,金發局如何自負盈虧,這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如果以商業性質運作,難免與民爭利;如果接受私營企業資助,更不啻自陷官商勾結嫌疑。畢竟,世上沒有免費午餐,金發局接受私企資助,自然要投桃報李,當局如何確保公眾利益不會受到損害呢?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當局別出心裁,主動放棄監管權力,令金發局成為非官非民、不倫不類的怪胎,結果必然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引起沒完沒了的爭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金融業是本港最主要經濟支柱,當局成立專門機構推動行業發展,即使有疊床架屋之嫌,也不會有太多人反對,但如果不能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管制度,確保金發局能夠健康運作,則不但無法發揮應有作用,反而隨時淪為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溫床,不能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