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打着「求變」旗號上台,一向給人的感覺是「重基層、輕商界」,但現在恐怕一切要改觀了。種種迹象顯示,這份施政報告就是新政府與工商界「傾掂數」的妥協產物。
施政報告「鬆章」商界的痕迹明顯,已別說房策改革似有還無、房屋供應若有若無了,單單勞工政策的偷偷轉向就妥協味道甚濃。標準工時抹去「立法」二字,輸入外勞開了黃燈訊號,這些曖昧的態度變化顯示梁朝政府正在暗暗調校施政天秤,本來落重注在勞工界一邊的法碼,已不知不覺間逐漸轉移至工商界一邊。可以說現在天秤的兩邊縱使沒有上下倒轉,亦已平起平坐了。
正如工聯會黃國健所言,標準工時是持久戰,勞工界心中有數,但輸入外勞突亮黃燈,則是重大轉折,勞工界一定群起攻之,絕不妥協。輸入外勞一向是勞工界的政治底線,港府明知這是燙手山芋,竟然也敢於擁抱,顯然是為了向商界示好。
看來,工商界施壓攻勢已奏效,梁朝政府半年來無法建立穩鞏管治力量,只能面對政治現實,在工商界與勞工界之間重新量畫施政軸心,標準工時不提立法可能是掩眼之法,輸入外勞轉黃燈可能是緩兵之計,但撫平反對勢力要緊,也要先拿來甜一甜工商界的嘴,安一安工商界的心。
事實上,在施政報告前夕,工商界對港府的批評聲浪的確戛然而止,本來一直咬住振英不放的幾名工商界代表更自動封嘴,對施政報告的彈抨客客氣氣,點到即止。這些應該都是收到「言和」訊息的集體回應。
當然,建制派工商界對施政報告收起攻襲之矛、攻伐之鞭,不排除是北大人幕後發功,下令眾人「大局為重」、「團結和諧」,輔助特區政府順利施政,然而,觀乎標準工時及輸入外勞形勢的微妙變化,工商界的「合作」,箇中原因肯定是「利之所在」多於「聽令行事」。
一滴水看世界,同樣道理,一份施政報告就能看出梁朝政府與商界的關係演變。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