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香港為何不能舉債發展

梁振英首份施政報告,似乎應了一句俗語:唔熟唔做。講得有實質性內容的還是房屋,幾乎是一塊塊土地羅列出來,但是確有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感覺。在這一任五年,報告列出的公屋數字實質上沒有能夠突破前任的框架。至於填海造地方面,也不知何時起動,何時收穫。相信,梁振英還是盡量少開有具體指標的期票,生怕落實唔到畀人鬧。

三禪感到最大的遺憾是梁振英沒有突破性的發展思維。也許,他的前任重視土地開發不夠,而他在此濃墨重彩,確實有變的體現。但是,如何開發土地還是舊的一套方法,循規蹈矩,慢慢來,雖然香港不敢有內地的「跨越式發展」,但是是否也能快一點兒呢?否則,發展永遠追不上需求。

在梁振英競選特首時,公屋輪候冊是十六萬多戶,現在已上升到二十一萬戶,可謂飛速增長,而實際未來五年公屋落成才七萬五千個單位,不但前朝「三年上樓」目標落空,而且輪候冊名單愈拖愈長。當然,這個數字是一個需要考慮私樓、居屋及租務市場,還有外來購買力的變量,但是依然按前朝速度起樓,結果是梁政府愈努力,問題愈嚴重。也就是說,未來五年至少要十萬公屋才行。

相信,除了起屋要地,也受制於理財哲學。《基本法》規定量入為出,結果使香港陷入非常保守的泥坑。

當下,全世界都在舉債發展,香港識賺錢的商人也都是融資發展,唯獨港府如同賣菜婆。梁振英政府不能用投入刺激經濟,未來五年GDP增長堪虞。梁振英沒有新的工程,給區議會一億也太小氣、太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