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呼呼是老人病的高發季節,長者若持續反覆咳嗽、咯痰及喘息,可能患上俗稱「老慢支」的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有中醫師指出,「老慢支」特別易於冬季發生,天氣冷更會令血管收縮影響血液循環,減低氣管抵抗力。治療該症關鍵在於控制感染及祛痰,接受正規治療同時還可配合藥膳食療補氣及化痰,還需多吃溫性而不油膩的食物保持體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副主任兼首席講師黃霏莉表示,冬季天氣寒冷時會增加寒性帶來的疾病,寒性具有凝滯、收引(即收縮牽引)的特性,天氣凍時會令血管收窄,導致血液凝滯,支氣管黏膜的血液循環會有障礙,減低氣管的抵抗力。收引亦會令支氣管滑肌發生痙攣,導致氣喘及呼吸道分泌物(即痰液)滯塞在氣管內難以排出。黃說,若痰液長期滯留在氣管會增加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機會,導致氣管炎復發。
她說,治療該症需從控制感染及祛痰止咳着手,若有喘息的症狀,更需要作平喘的治療。不過,患者接受正規治療同時,可配合藥膳「進補」,令康復程度更佳。黃霏莉舉出三款有助調理「老慢支」患者身體的食療,包括百合黨參豬肺湯、柚子蒸烏雞及沙參玉竹煲老雞。她解釋,百合及黨參有補氣之用,適合氣虛、易倦的患者食用,豬肺則可「以形補形」。
至於柚子有化痰行氣之用,有助用氣推動氣管達致化痰,烏雞亦能滋陰益氣,適合經常氣短胸悶、脈滑無力的患者。沙參及玉竹均有治陰虛的作用,有助改善乾咳少痰、口乾、失眠的患者,建議患者每周可食用一至兩次,即使在不發病時也可每周吃一次。
不過,黃霏莉強調,慢性疾病並非服用幾劑藥就可完成治療,需一段長時間保養,除食藥外,要確保穿足夠禦寒衣服防止血管收縮,亦應盡量食溫性的食物如牛肉、羊肉,不宜吃太多油膩或甜食,以防氣管再積痰。
戴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