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以快打慢

日本右翼不斷挑釁中國的用意,本欄之前已經多次分析。右翼有自己的算盤,甚至可以說是極度用心,但以中日關係和地區和平穩定發展作為代價,可以肯定是得不償失。東亞地區和平的環境對中國重要,對日本又何嘗不是?

以國家發展態勢而言,中國是方興未艾,日本則在瓶頸徘徊,未能突破。日本迷失了二十年,在經濟上只是向橫行,當然,日本在二戰後經濟起飛三十年,累積了一定的家當,所以向橫行也未有反映在國民的生活質素之上。然而,正如本欄之前分析,日本的龍頭企業和行業買少見少,如果實質經濟維持不到增長,日本家當雖厚,但恐怕也捱不過政府的長年赤字。

日本迷失二十年是歷史,而歷史不代表將來,問題是,日本跟南韓不同,沒有展示出新興大國的朝氣。對日本最不利的是,在互聯網的年代下,日本的社會結構更形脫節。

近年,全球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得力於資訊科技的突飛猛進。在現今的互聯網世代,商業流程的速度比以前快了許多,以前要十天才辦好的事,現在只要兩三天已經可以搞定,一切都是決策快、執行快、流程快。

問題是,日本的決策和營運過程一直以慢見稱。當然,在以前稱許「日本第一」的年代,還有一大堆藉口去為日本的慢作合理化。不過,在互聯網這個以快打慢的世代,日本的慢更為凸顯,凡事集體決策、集體負責,試問日本如何競爭取勝?事實上,日本人自己也沒有底。以福島核事故為例,日本的慢凸顯出失盡先機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