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政治生態惡質化

元旦遊行罕有地出現挺梁隊伍與倒梁陣營對打,估計未來類似情況或會變成常態。換言之,聲音不會一面倒,起碼會是雙聲道,甚至是多聲道。

對特區政府而言,挺梁隊伍的出現並非好事,這意味社會進一步分化,走上街頭的市民會愈益增多,涉及公共政策帶來的利益分配,不平則鳴,而且會以社會行動甚至是持久性的社會運動來挑戰政府,政府承受的政治壓力只會不斷增加。

香港的政治生態在變,惡質化的傾向逐步明顯。立法會這個議事堂的運作,無法通過理性辯論達至共識,拉布與剪布硬碰,泛民主派與建制派無法建立互信。意氣用事之下,政府法案拖延表決,嚴重影響施政效率,大量民生政策與措施遲遲未能落實,害苦了的是廣大市民。

議事堂內未能解決問題,激進勢力鼓吹走上街頭抗爭,以遊行方式向政府施壓,動輒包圍政府總部,衝擊警方,高呼官員下台;自己的主張永遠正確,人家的意見聽不進,非黑即白。此風不可長,情況令人擔憂。

現時無論建制或泛民兩大陣營均出現分裂之勢,呈現一盤散沙的局面,客觀上也反映政治生態的轉型。隨着普選步伐的加快,選票效應的作用愈趨明顯,政府提交的政策草案,必須經過複雜的議價還價,政黨覺得「無着數」 就會拉倒,公共政策面對的變數與不可預測性大為增加。當政府處於弱勢時,施政必然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