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春秋:善待別人是投資

倫理學上有一條不易答的問題,為甚麼要做好心善待別人?不易答的原因是善待別人似乎違反了人類最原始的動物本能,畢竟自私自利才符合物競天擇的森林定律,弱肉強食方讓人類進化成主宰地球的萬物之靈。

有些哲學家嘗試透過功利主義來分析,認為善待別人其實是一種投資行為,你對別人好是要求回報的,圖的是別人也對你好,你好我好大家好,世界自然更美好。

如果說善待別人是投資乃正確解讀,那麼精打細算的你會不會投資在沒有回報的人身上?當然不會,善者求善報,若然行善居然有惡報,誰也不會善待別人。

可是不幸地,神州大地缺的是值得投資的藍籌同胞,由於善有惡報的例子比比皆是,造成見死不救亦是屢見不鮮。類似情況又來了,山東泰安市有一名六十多歲的老翁,懷疑由於下雪之後路面濕滑而在街上摔倒,儘管引來大批途人圍觀,也有人算得上仗義地報警求助,可是沒有人伸出援手扶他一把,老翁最終失救死亡。

禮義之邦的中國人為甚麼這樣冷血無情的呢?說穿了正是善待別人得不到投資應得的回報,人人都擔心攙扶老人會被反咬一口,做好心竟遭敲詐誣告,因此沒有作出投資的決定,也就是沒有伸出善待別人的援手。

能不能撇除功利主義,從人道立場出發,不管善報或惡報,善待了別人再說呢?當然不能,開放改革幾十年來,同胞們學得最徹底的是唯利是圖,善待別人沒有回報是不幹的。伸手助人毫無好處的話,一切回復森林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