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循例明年第一號中央文件亦會是有關農業之作。十二月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審閱了一號文件的草稿件,會議提出要不斷加強農業投入力度,理順農產品價格和增加農業補貼。整個調子是傳統的農業生產方法,也主要是以增加投入來刺激生產,重心還是放在量方面。
增產自然是保證糧食安全,也是經濟安全的主要內容。過去兩年「阿拉伯之春」的觸發點是國際糧價上升打擊這些國家的政治和社會穩定。國際糧價上升,中國內地糧價穩定,政治社會便不受衝擊。不過,除了糧食保量的供應問題外,還有質的問題,以及環保生態因素。對於後者,中國內地許多污染來自農業源,包括化肥和農藥,且污染土地水源,積重難返。對於前者,涉及中國內地社會是否需要大量低質量的食物,在飽腹之餘卻對人體健康造成潛伏的長期禍患。
中國內地居民,平均而言,從食物吸收的營養不止足夠,且屬過度。在日常生活,糧食浪費嚴重,二者都顯示出中國實在不需要繼續擴產糧食和有關食物,反而應在膳食模式回歸傳統。
傳統一是少肉少脂肪,也不需牛奶等不適當的奶類食品。中國傳統美食不是鮑參翅肚,也不是大魚大肉,這全屬不健康不能持續的膳食方式。傳統二是精工細作,把普通的食材、四季時鮮做得盡善盡美,講究刀章、火候、烹煮方法等。
回歸傳統便是否定以化學、工業方法主導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