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放緩經濟冷 最怕一節淡三墟

香港迎來本世紀最冷的聖誕節,意味着零售市道以至整體經濟亦可能進入寒冬。統計數據顯示,零售市場自今年七月起大幅放緩,即使聖誕旺季表面一片紅火,也掩蓋不了強弩之末的疲態,估計全年零售增長僅百分之七,較去年的百分之二十三點三大幅放緩。零售市道是經濟晴雨表,零售業後勁不繼,兆示明年經濟前景不妙。

零售業向來有「一年之計在歲晚」的說法,聖誕加新年是傳統旺季。今年市道看似不輸往年,各大商場仍然是人頭湧湧,而工展會及冬日美食節等展銷會依然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可惜旺丁未必旺財,顧客消費能力顯然不如往年。業界擔心一節淡三墟,聖誕過後零售將跌入低谷,估計本月零售業僅有百分之六的增長,與去年同月的百分之二十三點七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事實上,今年下半年以來,零售業已持續多月僅錄得個位數增長,即使十月有「黃金周」之助,亦只錄得百分之四的低增長,令業界大失所望。

零售業寒風勁吹,反映內地個人遊政策的推動力大不如前。多年來,個人遊一直是本港零售業的支柱,尤其是節日,內地豪客蜂擁而至,商家無不眉開眼笑,可惜好花不常開,個人遊消費高峰期已開始消退,隨着愈來愈多內地豪客前往歐美等國家消費,香港只能吸引內地二線城市居民,他們的平均消費力只有一線城市居民的七成。何況港人排內情緒升溫,「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全世界都張開懷抱歡迎內地新富一族,誰還會來港花錢買難受呢?

有利就有弊,事情總是一分為二。香港零售業受益於內地個人遊,進而推動百業興旺,可惜市場過度依賴內地也帶來不少負面影響,產生不少副作用。曾經有人說,香港背靠內地大樹好乘涼,只要十三億同胞每人一生中來港旅遊一次,就足以撐起本地旅遊業和零售業,但事實證明,這很可能是一廂情願。如果中港矛盾無法得到緩和,或者內地市場進一步開放,以及逐漸走向成熟,誰還有興趣遠道來香港購物呢?

當然,本港租金狂飆,帶動物價上升,也影響了整體競爭力及消費力。展望明年,世界經濟前景不容樂觀,歐洲債務危機未見曙光,美國持續推行貨幣寬鬆政策,日本自民黨政府也揚言要開動機器大印鈔票,加上內地經濟也呈現放緩勢頭,來港旅客的消費能力將進一步下降,這些都是不祥之兆,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僅百分之一點二,明年也許更差,苦日子還在後頭。

全球經濟不景氣,香港只能自救,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有沒有強有力的紓困措施,備受各界關注。事實上,去年零售市道強勁與預算案派錢不無關係,人均派錢不過區區六千元,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卻以倍數計,這證明扶貧紓困措施雖不能解決貧窮問題,但對刺激零售及經濟卻有立竿見影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