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阻滯多 房屋問題嘆奈何

市建局披露未來五年發展大計,將投放二百五十億元,加快進行市區重建等項目,計劃無疑很吸引,可惜美麗遠景背後,卻是阻力重重。為協助舊樓業主改善居住環境,市建局去年推出「需求主導」重建計劃,其中位於大角咀的項目,由於收購過程遇到阻滯,面臨放棄窘境,可謂落筆打三更。

「需求主導」計劃模式,須由舊區業主向市建局申請收購重建,符合獲三分二業權同意、地盤面積大於四百平方米,以及樓宇明顯失修等三個條件,市建局才會啟動有關計劃,向全體業主提出有條件收購建議,在取得逾八成業權接受收購,方可落實重建計劃。大角咀項目受阻的原因,是其中一個商戶要求的收購價,高出市建局數倍,至今未能完成收購,無法跨過接受重建業權逾八成的門檻。

一向以來,市建局擁有《收回土地條例》賦予的法定權力,可以強制收回舊樓,加快市區重建進度。這把尚方寶劍令市建局過去多個重建項目引起爭議,被批評低價收地、高價賣樓、謀取暴利,淪為地產發展商,背離推動市區重建,改善舊區居民生活居住環境的原意。「需求主導」計劃改變了市建局為人詬病的強制收地模式,重建主動權在業主,收購價你情我願,可望理順收地不當引發的矛盾,吸引更多舊樓業主接納收購,加快市區重建,有助市建局及早向市場提供更多私樓單位,紓緩供求失衡帶動樓價上升的壓力。

現屆政府受制於土地供應不足,解決房屋問題有心無力,拓展新界鄉郊土地或填海,又涉及保育議題,引起環保團體和土地持份者強烈反對。加快市區重建本來是爭議最小的做法,只要市建局回歸公營機構本位,不亟亟於追求暴利,收購價合情合理,妥善安置居民,應可取得更多市區土地落實重建項目,加上「需求主導」計劃,既貫徹市建局更新老區面貌的成立宗旨,又可配合港府解決房屋問題。然而,良好意願始終敵不過客觀現實,市建局連一個應居民主動提出的重建計劃也阻礙重重,項目瀕臨叫停邊緣,試問如何能讓社會各界寄予期望呢?又如何能透過加快市區重建協助港府解決房屋問題呢?

土地荒影響私樓單位供應量,而港府為協助中等收入家庭置業復建居屋,也面對同一問題。房協昨日推出由置安心計劃變身的居屋綠悠雅苑,單位數目不足一千個,估計超額申請數以十倍計,中籤機會偏低,反映需求龐大,問題是港府要覓地加建居屋並不容易,中等收入家庭欲圓置業夢,不知尚要等到何年何月。

特首梁振英赴京述職,中央期望港府解決好房屋與貧窮等六大範疇的社會問題,怕只怕說易行難,香港充斥各種各樣牽制施政的政治和社會矛盾,弱勢政府根本無力化解,光是房屋問題,已令當局束手無策,遑論解決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