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保育磅巷梯隊

樓梯也許普通不過,不外乎「行上行落」;但樓梯也可以是一種文化。近日政府在中區磅巷計劃興建自動扶手電梯,四位來自不同背景的男女走在一起,捍衞多年來為人民服務的石屎樓梯,呼籲繁忙的都市人行慢幾步,在樓梯上細心欣賞拾級風光,珍惜本土文化。

「樓梯是城市中的一道旋律。」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助理教授Melissa Cate Christ說。「一般人對城市的概念是高度密集、繁忙,遊人一天到晚在購物,消費文化主導一切。有了樓梯,令行人不能走得過急,在急促的節奏中放慢腳步。」

磅巷是中區一條長長的大樓梯。Melissa原居的美國西雅圖屬多山之地,樓梯自然多。來港後讀到有關磅巷規劃的報道,開始關注,並與學生站上保育前線。有學生曾製作攝影集,捕捉行人上樓梯前停下稍作歇息,然後再出發的神態,Melissa認為作品發人深省:「樓梯容許人有片刻空間,停一停,跟身旁的人真切地溝通、交流。」

一家三代人均在磅巷成長的劉詠芝(Gigi)坦言,樓梯是她平日跟朋友的聚腳地,更充滿童年回憶,「以前呢度四圍都係斜坡,起樓前,要喺擋土牆剷開平地,我同家姐、表哥平時就喺塊平地上玩。」在附近開設陶藝工作室的羅雅寧(Katty)亦說,自小就在中西區成長,家住在堅道,常到卜公花園籃球場打波,愛在太平山街一帶「搵食」:「呢度好舒服,舊區嘅魅力在於永遠唔使行同一條路,有好多選擇、好多小路駁嚟駁去。」

石級似歐洲山城結構

「每行上一級樓梯,望落去都會見到唔同嘅風景。」磅巷關注組發言人楊子傑只搬來數年,也對磅巷樓梯充滿感情。有別於荷李活道人多車多,磅巷一帶又斜又窄的地形,以及保存完好的花崗岩石級,令他驚嘆香港竟有地方類似歐洲山城的結構,成為他上下班必經之路。

一座太平山,一道長長的斜坡,造就出一條磅巷,以及數十年歷久常新的鄉里情懷。本地具歷史價值的樓梯不少,惟目前只有少數被評為需要保育的歷史建築物,磅巷不在其中,但在一眾街坊的回憶中,所佔的地位無可取替。

圖:崔祖佑

文:林偉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