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醫療無自由市場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在立法會表示,私家醫院屬自由市場,收費非政府所能控制,充其量只能勸喻其提高收費的透明度。局長此言差矣!

說穿了,私家醫院或私營醫療市場從不「自由」。市場「自由」的先決條件,乃買賣雙方所獲資訊對等,讓買方清楚了解賣方葫蘆裏面的是甚麼藥,再進行貨比多家,然後在完全知情下決定是否進行交易。

但在醫療買賣之中,賣方對其出售的商品所知,永遠較買方為多。況且,買方所獲資訊大部分是由賣方提供,未經獨立評核,故難以確保對買賣雙方同樣公平公正。此外,貨比多家作用亦不大,出身背景極為接近的醫生們,充當「一致行動」集團成員是常規,背棄「族群」利益,願意站在買方(病人)一邊是極為例外。

一開始,以市場分配醫療資源,早就注定不可能達致迷信市場萬能者的效益 ,結果只會是市場完全向賣方傾斜,買方愈來愈無討價還價能力,更造就有錢有得醫的惡劣局面。

香港私家醫院產科名額被內地孕婦「買起」,本地孕婦不得其門而入,就是惡劣例子之一。

政府須面對現實,坦白承認醫療自由市場根本不存在。高永文與立法會議員們的錯誤命題討論,反映兩者皆得過且過,為討論而討論,既浪費社會資源,亦誤導視聽。

若是真心真意為民請命,唯一辦法是政府與立法會皆把着眼點放在盡力辦好公營醫療,不必再花無謂力氣,對全球經驗已明確證實無助保障大眾健康的私營醫療小修小補。假若公營醫療能恰如其分地為全民提供全面醫療保障,私營醫療辦得怎麼樣,根本無關宏旨,不理也罷。

問題恐怕是,局長無法擺脫既得利益集團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