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醫院濫收費 加強規管徒空言

早前審計署報告揭露私家醫院種種流弊,衞生當局監管茍且,立法會帳目委員會昨日進行聆訊。議員關注私院收費高昂,病人負擔醫藥費用超出預算,港府官員則推卸責任,託辭私院屬自由市場,收費不是由政府控制,最重要是透明度云云。當局避重就輕,儼如默認私院收費無王管,消費者權益毫無保障可言。

私院濫收費用問題由來已久,港府官員所謂的透明度,應是指私院須明碼實價,列出各項收費,但審計報告發現,大部分私院未能提供全面的收費資料,反而公立醫院附設的私家病床服務詳列各項收費,有規有矩。同是私家病床服務,為何公院與私院處理收費準則一緊一鬆,正是衞生當局監管不力,縱容私院濫收費用所致。

港府聲稱私院屬自由市場,事實上,現有多間私院均以慈善性質註冊,獲港府以象徵式價錢或租金撥出醫院用地,已等同享用公共資源,批地條款亦已列明營運要求,例如要提供一定比例的低收費病床,或提供非牟利的健康及福利中心服務。然而,私院對這些條款卻秘而不宣,有的甚至改變土地用途,把醫院用地改建豪宅。

除了列明收費項目,另一個防止私院濫收費的方法,是引入涵蓋醫生、手術、病房、化驗及藥物等一價全包的套餐式收費,病人可因應個人預算選擇服務。但港府辯稱,私院醫生視乎資歷有不同收費,規限收費水平,會干涉市場運作,暗示不易定出套餐式收費水平。有關說法,與當局早前推出兩幅私院用地招標,規定新私院最少有三成病床採取套餐收費自相矛盾。

曾蔭權政府任內大搞所謂醫療產業,預留四幅土地供財團競投,興建私院,其中兩幅已於今年四月招標。當局新增多項批地條款和罰則,規定新私院最少三成病床採取套餐式收費、產科床位比率須低於兩成,以及預留半數病床服務本地居民等,一旦新私院營運不達標,須遵守罰則規定倍增套餐病床數目,以及上繳部分利潤。對照港府官員的說法,當局規管私院收費顯然存在雙重標準,如果現有私院難以引入套餐收費病床,為何又硬性規定新私院接受有關招標條款?假如日後無法落實,套餐收費條款豈非形同虛設?到時,衞生當局會否再次逃避監管責任,對違規情況不聞不問呢?

港府不諱言,增加私院數目,是配合日後自願性醫療保險計劃,讓更多中產家庭使用私院服務,減輕公營醫療體系壓力。問題是私院收費漫無準則,宛如黑箱作業,港府官員託辭自由市場,坐視私院濫收費,就算市民購買了醫療保險,但理賠設有上限,一場病隨時導致傾家蕩產。港府放任自流,坐視私院濫收費,卻透過推動醫療產業發展,誘導市民購買醫保轉向私院市場,猶如送羊入虎口,任由宰割,這不僅不負責任,而且是官商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