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紛紛變豪宅 保育兵敗如山倒

前國家總理朱鎔基批評港府「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再次得到證明。有八十年歷史的港島薄扶林譚雅士古宅隨時被拆建為豪宅,原因是前朝曾蔭權政府並未與業主簽訂「白紙黑字」保育條款,留下漏洞。古蹟變豪宅先例一開,勢必出現骨牌效應,香港保育大計面對兵敗如山倒的大災難。

譚雅士古宅是本港碩果僅存的少數歐式樓房,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無論設計、裝飾及工藝都很精湛。多年前,業主與當局口頭達成保育協議,當局以土地補償方式,允許業主另建住宅大樓,換取保留古宅並每星期開放予公眾一天。然而,業主近期修訂方案,決定將古宅拆建成四個單位,並以保護私隱為由拒絕開放古宅,公眾只能在外圍眺望建築外貌,明顯有毀信背諾之嫌,不僅挑戰當局的權威,亦挑戰主流民意。有古諮會成員強調,當局必須認真處理,不要開壞先例。

為避免譚雅士大宅被拆,當局一定要全力以赴,阻止生米煮成熟飯,重蹈景賢里大宅的覆轍。問題是,當局與業主之間只有口頭約定,並無白紙黑字簽下條款,有沒有法定約束力,很成疑問,即使雙方對簿公堂,結果亦難逆料。老實說,若業主不肯讓步,一意孤行要拆建,港府恐怕亦束手無策。

功虧一簣,前功盡棄,何東花園保育風波就是典型例子。為阻止花園被拆建為豪宅,當局曾匆匆將建築評為暫定古蹟,業主則指花園市場價值高達三十億元,除非政府賠償,否則仍要拆建,雙方爭拗一年多,當局知難而退,何東花園已回復一級歷史建築的原狀,意味業主隨時可以將之拆掉重建。難保譚雅士古宅的主人不會有樣學樣,反建議天價賠償方案,迫使政府放棄保育計劃。

更令人擔心的是,有意將古蹟拆建為豪宅的並非個別現象。目前,全港有一千四百多棟建築列入歷史建築名冊,其中七成屬私人物業,由於列入名冊後不能隨便拆建、出售,商業價值受損,招致業主普遍不滿及反對,紛紛要求將物業剔出名冊。尤其現在樓市飆升,地皮大幅升值,古蹟保育與業主的商業利益發生正面衝突,有人更批評當局以保育為名侵犯私人財產。在目前情況下,港府除了動之以情,勸之以理,其實無力阻止業主改變古蹟現狀,再加上保育要經過建議、暫定、法定等漫長程序,政府部門各行其是,互不協調,致使古蹟保育計劃漏洞百出,隨時生變。

歸根究柢,保育涉及各方利益,必須未雨綢繆,周全規劃,才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與配合。港府空喊保育口號,卻沒有配套措施,總是臨渴而掘井,臨陣而磨槍,次次以粗暴方法處理保育危機,這只會加劇業主的反感。事實證明,港府急就章推出的古蹟名冊適得其反,加速古蹟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