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天氣乾燥最易染感冒。有中醫師指出,秋天寒涼之氣極易傷及人體肺臟,但部分人對中、西藥物敏感,可考慮其他療法。博愛醫院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針灸專科中心將拔罐防治感冒的療法引入本港,針對背部篤脈的穴位拔罐激發人體正氣,平均接受二至五次療程,有效改善身體機能。內地曾進行大型臨床研究,顯示此療法安全,形容為「綠色療法」。
流感高峰期可分為冬季及夏季,但中醫所指的春夏季及秋冬季感冒,臨床徵狀有分別。在上述針灸專科中心駐診的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專業顧問袁軍指出,春夏感冒因體內濕重所致;秋冬感冒多從口鼻皮毛而入,最易傷及肺臟,出現發熱惡寒、鼻塞流涕、頭痛咳嗽或口鼻乾燥等徵狀,兩者藥物治療不同。她說,每人每年平均患感冒二至五次,主要因正氣不足,肺、脾或腎虛損。中醫在病發期會以祛邪治療為主,病發前則以扶正臟腑為主。
感冒可用藥物治療,但部分人對草藥生毒副作用,例如胃痛,可改選拔罐治療。袁軍解釋,拔罐治療主要針對背部的督脈位置,督脈附近偏布肺俞、心俞、肝俞或脾俞等穴位,醫師會按病人的體質及病症在有關穴位拔罐,達致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扶正祛邪等功能。
她續指,感冒前期背部出現發緊、發冷時,一般接受一至兩次拔罐治療便見效;若已出現徵狀,則需做二至五次治療。若咳嗽遲遲未愈,最快做兩次治療便見效。她說,有關治療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行業科研的五十個項目之一,於○九至一○年搜集近四百八十名曾接受治療者的臨床數據,證實無毒副作用,體感舒適且成效佳,不同年齡層患者均適用。
但袁軍提醒,背部有疤痕、皮膚潰瘍、有高度水腫問題或非常消瘦者不宜進行拔罐治療,且每人的體質不一,治療穴位、時間、力度或火罐型號也不同,建議接受治療前尋求中醫師意見。
記者戴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