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中減派亂紛紛 家長學生欲斷魂

下一年度升中派位即將展開,但教育局與教育界就每班減收學生人數仍然各執一端,騎虎難下,儼然成為國教風波之後的另一場政治危機。港府弱勢,亂象紛呈,家長無所適從,學生淪為犧牲品,既悲哀,又無奈。

教育局早前表示,未來三年升中學生將減少一萬多人,其後人數預料會逐步回升,換言之,未來三年內不少收生不足的學校將面對被殺或縮班危機。為避免學校被殺,保住老師飯碗,教育界極力要求推行「小班教學」,而教育局除了承諾將超額教師保留期由一年延至三年,並推出「一一一」及「二一一」兩個方案,即中學未來三年每班最多可減三至四名學生。但教育界不滿減派幅度不足,反建議「三二一」方案,即未來三年每班應減派三至六名學生,並威脅若當局不作出讓步,將發動遊行示威。由於雙方話不投機,各不退讓,形成對峙局面,下月升中派位工作能否順利展開,頓成疑問。

在出生率下跌、適齡升中學生持續減少的情況下,「小班教學」已是大勢所趨,中學每班學生人數已由以前的四十人減至現時的三十四人,今後還會減至三十至三十一人。然而,對於何謂「小班教學」,師生比例應維持在甚麼水平才是最合理,小班教學到底有哪些好處,目前沒有人說得清。諷刺的是,就本港現實而言,搞小班教學的多是競爭力不強、乏人問津的學校,反觀那些傳統名校,學生趨之若鶩,根本不必推行甚麼小班教學。

說到底,小班教學抑或大班教學,只是不同的教學形式,與教育質量高低並沒有必然的關係。前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質疑,教育界人士一味強調小班教學,根本是混淆視聽,只是為了保老師的飯碗,而不是真正為改善教育着想。也有不少家長對教育局宣傳「保學校、保教師、保實力、學生受益」不以為然,質疑收生不足、瀕臨被殺邊緣的學校,哪裏有「實力」可言?真正有「實力」的學校,又豈會淪落到要求當局保護的地步?強迫學校一刀切減收學生,受益的到底是學生,還是教師或校長?

汰弱留強,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規律。升中學生減少,缺少競爭力的學校退出,未必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增加學生尤其是清貧學生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當局一刀切要求所有學校減班又減派,等於變相懲罰教育質量好、廣受歡迎的學校,剝奪窮人孩子接受優質教育、以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

梁啟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一個社會的前途,關鍵看教育質素,看青少年。但令人失望的是,本港教育界將業界利益置於學生利益之上,將教師飯碗置於教育質素之上,而港府為了「維穩」,一味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致使亂象紛呈,種下教育質素不斷下滑,整體競爭力不斷沉淪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