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的施政成績離民眾的期盼愈來愈遠了,人民對馬英九提出的「有感經濟」仍是無動於衷,無感到底,最近的民調公布對馬英九的不滿意度已近百分之八十,滿意度降為百分之十五。
馬英九競選時的承諾未能兌現,地方諸侯有了自求多福的盤算,為國民黨也為個人的前途,台灣政壇已提早進入了「後馬時代」。國民黨的四中全會上炮聲隆隆,和過往國民黨傳統的作為大異其調,不再於黨面臨危機時發動鞏固領導核心的聲勢,如今「反馬英九」卻成了主流。
國民黨內有志更上一層樓的人士不再等待層峰關愛的眼神,諸侯紛起為黨為己籌謀,避免受到馬英九的拖累。黨內另拱人選征戰二○一四之選舉,甚至力拱台中市長胡志強選黨主席,新北市長朱立倫為行政院長,與馬英九的規劃完全不同軌道,讓馬英九情何以堪?
馬英九對內的危機與困局,影響了他對兩岸的政策,他在北京十八大促統的議題上,只有以「先經後政」來回應之,不敢逾越雷池,更不敢回應兩岸的政治對話,在「後馬時代」馬英九力拚經濟先求安內再求攘外,今後的兩岸路線不可能有太大躍進,對北京「只要不給」乃重大策略。
今「九二共識」是兩岸得以交流互動的基石,兩岸因「九二共識」開啟了事務性商談,但「九二共識」只是暫時擱置爭議。
胡錦濤在十八大中亦提及「九二共識」,他強調「九二共識」代表的就是正視現實、擱置爭議的精神,並要求兩岸維持一個中國的框架的共同認知,對此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表示,「九二共識」下一步就是「互不否認治權」,即為正視中華民國治理台灣的現實,北京又如何接球,成為兩岸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