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圍影響,本港經濟持續疲弱,增長似有若無,而通脹率則依然高企,滯脹危機揮之不去。
政府公布最新經濟數據,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百分之一點三,與第二季百分之一點二的增幅相若;經季節性調整後的按季比較,第二季下跌百分之零點一,第三季則擴張百分之零點六。雖然技術上暫時避過衰退,但前景仍然不樂觀,鑑於首三季實質增長僅百分之一,當局將全年增長預測由百分之一至二輕微調整到百分之一點二。至於基本通脹率則由第一季的百分之五點九回落至第三季的百分之四,惟當局仍不得不輕微調高全年通脹預測。
本港經濟增長乏力,主要受歐美拖累。第三季整體出口雖然重現按年正增長,但輸往歐盟市場的貨物仍錄得雙位數跌幅,輸往美國及多個主要亞洲市場的出口亦表現疲弱。可以見到,世界主要市場的形勢都不樂觀,美國面臨財政懸崖,一旦處理不當,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美國經濟固然可能步入衰退,而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勢必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亦明顯放緩,即使近期稍為好轉,仍然疲不能興。事實上,倘若不是得益於內地經濟稍為回暖,香港第三季可能已陷入技術性衰退。新加坡第三季經濟按季收縮百分之五點九,遠遠差過香港,可能就是因為缺乏中國因素的支持。
最令人擔心的是,為了解決財政懸崖的問題,美國政府勢必加大印鈔力度,令資金氾濫的情況更加惡化。有經濟學者預測,為免過多美元湧入,世界各地皆會相應增加貨幣供應,香港受到熱錢衝擊,難免進一步刺激通脹,增加資產泡沫風險,甚至可能出現滯脹。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亦承認,美國第三輪量寬無設定規模及時限,熱錢源源不絕,加上環球食品價格反彈、本地住宅租金持續上升,未來的通脹風險甚高,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是的,經濟前景不明朗,通脹風險甚高,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問題是,當局有何具體措施對付可能出現的危機呢?實際上,香港社會高度政治化,政府動輒得咎,即使有應對經濟危機的良方妙藥,也未必可以獲得立法會支持而順利推行。正如長者生活津貼一樣,本來是一項惠民措施,絕大多數市民都希望盡快落實,無奈受阻於立法會,吵鬧不休,不知何時才能通過。
歸根究柢,經濟疲弱並非只是香港的問題,全世界都要共同面對,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香港愈來愈政治化,整天內鬥內耗,政府施政寸步難行,根本無法集中精力改善經濟,防範危機。新加坡第三季經濟表現遠遜於香港,但新加坡有個強勢政府,施政無阻,進退自如,隨時可以因應經濟形勢的變化推出應對措施,這又豈是香港所能相提並論。所以說,「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香港陷入沒完沒了的政治爭拗,一旦金融及經濟危機降臨,恐怕難逃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