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的服務水平,過去幾十年有相當可觀的進步。以前,本地的口頭禪叫「逼巴士」,搭巴士幾乎一定要加一個逼字,其服務水平如何,那就可思過半。逼上了巴士已經是有車可搭,更不堪的就是等巴士和追巴士,追不到巴士而要癡癡地等,是幾十年前香港的日常生活。
現時的巴士服務,大家可以日常感受得到,不必在此一一細說。現時要處理的問題,不是逼、追和等,而是路面上的巴士數目實在太多,造成一連串的問題。所謂物無美惡,過則為災,現時過多的巴士在路面行走,對路面交通情況以及路邊空氣質素都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尤其是最繁忙的主要道路,經常可以見到一條長長的巴士車龍,特別是在巴士站附近,巴士排隊埋站上客落客,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在繁忙時段,巴士花費在埋站的時間,可能比在路上行走的時間還要長。
以前有過追、等和逼巴士經驗的人士看來,巴士多一點會改善服務,巴士班次可以密一點,巴士內也不會那麼擠迫。但因為路面是有限的,當過多巴士在路面行走,會造成交通阻塞,巴士的行車時間反而拉長,這就不是多多益善,愈多愈好,過了那個合適點,乘客真的變了坐巴士,呆坐而走不動了!
太多巴士造成的另一個問題是污染,香港空氣污染源頭有幾大類,珠江三角洲的工業生產基地是主要一個源頭,香港工業所餘無幾,本地空氣污染主要來源之一是汽車的廢氣,飛機、輪船都有排放,但最直接造成路面空氣污染的就是汽車。
交通運輸是生活所需,汽車行走避不了,當超過了市民所需,那些污染廢氣其實是可以避免的,過多巴士在路面行走,沒有為市民帶來額外的方便和舒適,反而造成擠塞,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還會不斷排放危害健康的廢氣,到旺角的彌敦道,中環的德輔道,以及銅鑼灣的怡和街,就算不用空氣測計儀來量度,站上三、五分鐘,大家大概可以猜到路邊空氣污染到了甚麼程度!
現時路上行走的巴士是不是偏多,基本上可以從日常生活經驗中得出結論,除了上下班最繁忙的時間外,其他時段,巴士上有多少乘客,不必走上巴士,就是在路邊也可以觀察得到。
隨着香港鐵路集體運輸網絡日趨廣泛完善,巴士乘客逐漸下跌,以九巴為例,乘客數字在二○○二年達到每日三百一十萬的高峰,之後按年持續回落,到今年大約每日二百五十餘萬,過去十年,足足跌了百分之十八。但巴士行走的班次和數目卻沒有按比例同步減少,這只是一條很簡單的數學題,可見巴士的車隊過剩造成了損耗。
對於這條簡單的數學題,巴士的營運商也是了然於胸,他們也想削減和重組巴士路線,以改善路面的擠塞和路邊的空氣污染,但卻在地區上遇上很大的反對聲音。近年的政府施政,其實也遇上相近的情況,地區人士反對在其鄰近地區設立一些不太受歡迎的設施,不要說堆填區和焚化爐,就算是居屋公屋,也不受歡迎,而削減巴士路線,更是免談之列!
地區組織為區內人士謀福祉是天經地義的事,但眼光不能過於狹窄,甚至流於教條死板,一削減路線就認為不是好東西,應多從實際考慮,多從大局着眼,交通暢順,空氣清新,比一條無人問津的巴士路線來得有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