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外輿論和知識界而言,最關心的是中共十八大之後,習近平、李克強體制能不能在未來五年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這個議題在十八大召開前就開始「發熱」,人們從一些「異動」中「發現」苗頭、「解讀」苗頭,把政改問題和習近平、李克強的未來執政聯繫在一起。
不過,人們也明白,按照慣例和現實情況,習近平、李克強在立足未穩、工作千頭萬緒的情況下是不會馬上考慮政改問題的,他們至多讓智囊們做些準備,制訂可操作性方案,那就很不錯了。
政改問題只在鄧小平剛剛推行改革開放、趙紫陽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前提起過。鄧小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首次提出政改時震動很大,當時挾「思想解放」之風雷,也很有氣勢。但不久發生「波蘭團結工會」事件,國內「非毛化」思潮、「中國之春」運動有要和中共算總帳的架勢;陳雲等元老遂向鄧小平施壓,把推行政改和「引發動亂」相提並論,畫上等號,一下子擊中鄧小平怕亂的軟肋。政改之歌停唱。
一九八七年中共召開十三大,經濟改革已推進到城市體制,要向市場經濟邁進。這時鄧小平和趙紫陽又開始宣傳政改,認為經濟改革到了一定階段必然催生政改,否則經改也不能最後成功。在這個認知下,趙紫陽組織智囊着手設計政改具體方案。
然而一年多後,發生六四事件,極左大回朝。從此二十餘年,政改被束之高閣。只是因為政改是鄧老爺子說的,無人敢對其清算,而且還要周不時口頭說說,因此,這些年黨內外有識之士也就抓住一切機會大聲呼籲這個問題。現在第五代登基了,又是一個大好機會,遂政改呼聲不絕,正在形成輿論壓力,習、李想不想政改,都要面對這個壓力,無法迴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