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新娘打美白針變面腫行禮

醫學美容近年大其行道,消費者委員會接獲的美容療程投訴亦不斷增升。消委會今年首十個月接獲一百四十一宗包括整容、注射及光學美容等入侵性美容服務投訴,比去年同期飆升三成七,其中三成半個案涉及消費者療程後出現損傷。有事主注射血清幹細胞後面部敏感,又有事主注射透明質酸「隆鼻」致神經膜受損。消委會嚴正提醒營商者,免責條款不是「免死金牌」,提醒消費者勿輕信銷售員或廣告吹噓接受有危險的療程。

消委會今年首十個月接獲的美容服務投訴達八百五十一宗,比去年同期七百一十宗增加兩成,總金額達三百六十二萬元,個別個案最高療程費達五十八萬六千元,當中一百四十一宗涉及整容、注射及光學美容等入侵性療程,有四十九宗涉及療程後出現損傷,個別個案最高療程費達三十萬元。

事主梁小姐去年用八萬元買十次血清幹細胞注射療程改善肌膚質素,在第四次療程時,醫生用針筒替她抽血,二十分鐘後把血液注射入面部,即出現敏感徵狀,醫生始告知她不適合做療程,她遂要求美容公司退款遭拒,經消委會調停才獲賠償。

「隆鼻」乾硬失去感覺

團購美容療程近年興起,但服務良莠不齊。事主林小姐今年以九百八十八元團購購買透明質酸美容針療程「隆鼻」,醫生游說要注射三支美容針才對鼻子有效,面頰及下巴亦要注射美容針,她最後多付一萬二千元注射多三支美容針,但注射時感到鼻和上唇麻痹,醫生稱是正常且會在半小時後消退。一星期後事主仍感麻痹,鼻和面部乾硬似有一層繭,兩邊臉有不對稱,經醫生檢查確診神經膜受損,鼻和面部失去五成至七成感覺,要數月後才康復。她最後循法律途徑追究責任。

「唔好聽完就簽合約」

另一名受害者是周小姐希望婚禮時留下最美的倩影,豪花三十八萬元買美容療程,在結婚前三日再花四千五百元注射美白針,豈料她注射後面部好似被火燒,婚禮時面部仍是紅腫。而趙小姐則花一萬一千元購買八次的腋下及小腿激光脫毛療程,做了三次後小腿嚴重燒傷及傷口發炎。公司承認出錯,賠錢給她。

美容公司在合約單據上訂立免責條款,企圖免除造成傷害或死亡的責任。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梁光漢指,根據香港法例,營商者不能利用免責條款逃避責任。他提醒市民︰「美容公司常用專業術語解釋未經證實療程,市民千萬唔好聽完合約就簽,要聽專業人士意見,不應冒險接受療程,否則好危險。」

脫毛機致痕癢脫皮

另外,消委會引述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報告,測試七款家用強烈脈衝光脫毛機,發現卅一人中六人有不同程度紅斑,感到被灼、痕癢或脫皮,有些徵狀持續廿四小時以上,本港衞生署指非所有人適合用該類儀器。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溫馨提示消費者,使用前要做足安全措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