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新聞老作洗學生腦

壹傳媒旗下網上「動新聞」,播放意淫及暴力的影片和動畫,屢遭家長團體及婦女組織狠批。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一項研究指,動畫新聞片段在描繪非禮罪案等法庭新聞時,多是記者沒有目擊過程而自加創作及幻想,但研究發現大專學生觀看附設動畫的新聞片段後,容易確信疑犯曾犯案,動畫新聞除影響學生客觀判斷,更有違審訊前疑犯假設清白無罪原則,未審先判。負責研究的學者呼籲,市民要從不同途徑獲取新聞資訊,以查悉動畫新聞是否真確,學校亦應加強教育,讓學生思考動畫新聞是否好東西。

浸大傳理學院上月邀請一百八十七名大專學生實驗,他們被隨機分派觀看兩段有關毆打及非禮罪案的新聞片段,當中一百零三人觀看附設動畫的新聞片段,另外八十四人觀看一般新聞影像片段。負責研究的傳理學哲學博士生鄭嘉麟形容部分結果令人憂慮,其中對案中受害人表達同情方面,以五分為滿分,觀看附設動畫新聞片段群組平均分為三點九分,比觀看一般新聞影像片段群組高零點三分。

隨時影響公平審訊

鄭續指出,大專學生理應具批判性,但附設動畫的新聞片段令他們不能從虛構畫像中跳回客觀分析層面:「呢零點三分係好大差距,對於研究傳媒嘅人,動態新聞係一大擔心,佢哋成個『創作』團隊無目擊事發過程,就喺動態新聞加幻想,隨時影響公平審訊。」他解釋,觀看動畫新聞片段群組的學生竟覺得那些未能準確反映事實的動畫新聞可信,在動畫新聞幻想情節影響下,覺得受害人很悽慘,更確信疑犯曾犯案,有違法律面前疑犯是被假設清白無罪的原則。

浸大傳理學院新聞系講師黃天賜批評,動畫新聞包含設計對白及動作,觀眾較難以客觀角度分析新聞,沒注意者更會容易誤進新聞情節,投入感情,忽略批判新聞的可信性。鄭呼籲學校加強傳媒教育,培養年輕人批判思考能力,相關傳媒亦應慎用動畫:「市民唔好盡信動畫新聞,要用唔同途徑去獲取資訊,才知道動畫新聞可唔可信,亦都要思考用動畫報道新聞係咪好方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