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口結構變化尤其是老年化問題日益嚴峻,港府重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並首次委任非官方委員。這個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掛帥的督導委員會,將負責研究未來三十年人口結構變化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並提出應對之策。
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於二○○七年成立,當時的成員只包括相關決策局及部門的官員,今次重組打破「官本位」,除了官方委員之外,還延攬了十一名來自學術界、人力資源管理界、商界、社會服務界、醫護界、教育界的人士出任非官方委員,希望吸納各界的聲音與智慧。雖然該委員會明年初才首次舉行會議,惟委員會組成已令人耳目一新,對新政府人口政策不無期待。
「以人為本」並非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政府施政的依歸,只有制訂科學而富遠見的人口政策,才能應對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世界各地儘管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社會與政治制度不同,但幾乎毫無例外都制訂了長遠的人口政策,唯獨自詡國際大都會的香港,在這方面漫不經心,實在是咄咄怪事。雖然曾蔭權政府在民意壓力下成立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可惜,這個委員會如同扶貧委員會一樣,都是虛應故事,所提出的政策建議極其粗疏,以致淪為笑柄。
事實上,上一屆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在五年內僅研究兩個問題、發表一份報告就草草了事,一是研究為回內地養老的長者提供方便;二是研究雙非子女回港學習與生活所帶來的影響。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港府不是協助長者回內地安老,而是百般刁難,一再引起司法覆核;至於雙非政策更是前後矛盾,舊政府先將雙非兒童視為「補充香港人口的新血」、「人口生力軍」,而臨下台前發表的人口政策進度報告卻「打倒昨日的我」,承認雙非兒童為香港帶來沉重壓力,轉而支持候任特首梁振英的雙非「零配額」建議。難怪有人諷刺,舊政府的人口政策只是「資料收集」,連大學生功課水平都不如,遑論作為施政的依據。
正由於前朝政府缺少長遠人口政策,所以施政永遠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味靠估,亂象紛呈。教育方面,一時大刀闊斧地殺校縮班,一時又要為部分地區學位嚴重不足而惆悵;房屋方面,港府無視整體需求持續增加的現實,未有積極拓土建屋,造成申請公屋者大排長龍,私樓價格長漲長有,多少無殼蝸牛望樓興嘆;安老方面,明知人口老化嚴重,但安老宿位、醫療設施供不應求,呼聲日高的全民退保制度亦被束之高閣,甚至連骨灰龕位都嚴重短缺,港人陷入生亦難、死亦難的可悲境地。
人口政策是綱,綱舉而目張。新政府接下前朝留下的無數爛攤子,目前可謂百廢待舉,檢討人口政策,制訂應對之策,是撥亂反正的關鍵一步,亦是確保香港長遠發展的根本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