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食署滅蚊 生態陪葬

滅蚊變成滅絕生態!本港有不少天然河溪,惟近年在食環署的滅蚊工程影響下,生態大受破壞。本報記者發現東涌、荃灣大橋村、鑽石山斧山,以及多條位於港島山徑的河溪慘遭破壞,一切來自滅蚊工人的四宗罪,包括搬走河床石頭、用石屎填補石頭凹位、砍伐溪邊樹木和拔走水中植物。環保人士批評,此類滅蚊手法會影響河溪生態,估計蜻蜓數目大減九成,較稀有的植物和蝴蝶品種亦因此絕迹。

第一宗罪:搬石水流變急

走到荃灣大橋村,會發現荃錦公路下有一條河,其中一段的下游特別工整,兩岸石頭整齊疊好,河道筆直,中間位置亦鮮有石頭,與上游河溪滿布亂石的情況不同。

有逾十年行山經驗的Mike表示,除了上址外,他發現港島不少河溪亦很人工化,例如黃竹坑、歌賦山、金馬倫山、紫羅蘭山、深水灣等多條河溪,都變成直直的「坑渠」,岸邊用石頭築堤,失卻自然的韻味,更令不少生物失去家園。

「搬走石頭會令水流變急,生存的生物亦變得單一化!」生態協會總監蘇毅雄指,河溪中的石頭對生物十分重要,因為石上的藻類是魚的食物,而石頭亦提供三維空間,讓昆蟲生活,更充當天然屏障的角色,令蜻蜓和魚類藏身以避雀鳥等天敵,亦免被大水沖走,故彎曲的溪流才能孕育生物。

第二宗罪:補石屎損食物鏈

除了搬走河流石頭,食環署人員更將大石上的凹位用石屎填補,減少積水孳生蚊蟲。在大橋村,就可見河邊的大石,有石屎填補的痕迹。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發言人黃志俊對此大感無奈,他認為河溪除了被「人工化」,破壞原本面貌外,石頭積水所孳生的蚊子,亦是蜻蜓和豆娘(食肉昆蟲)的食物,故此用此方法滅蚊會破壞自然界的食物鏈。

第三宗罪:伐木水質污濁

從東涌侯王廟一直沿海灣走,可見有一條寬闊河道。現時河道乾涸,要待在雨季才有水流經,惟兩旁的樹木卻變得光禿禿,石縫間寸草不生。

帶領記者視察的自然探索學會委員馬錫成表示,在兩、三年前起,該處河流的兩岸位置常被「清理」,樹木被定期砍伐。「呢度之前有棵大樹,其實樹葉跌落河流,會化成養分被河流嘅生物吸收。」馬指樹木除了有利河流內的昆蟲生長,更會抓緊泥石,防止泥石被水流沖走。

可惜近年樹木被砍伐下,令下游的水愈變污濁,更直流入東涌灣的紅樹林,有機會污染紅樹林的環境,進一步破壞生態。馬更發現,該河流旁邊的植物蛇王藤已不復見。他指蛇王藤在港並不常見,亦是一種稀有蝴蝶紅鋸蛺蝶的寄生植物,故沒有了蛇王藤,紅鋸蛺蝶亦會失去蹤影。

第四宗罪: 鏟除水中植物

食環署人員除了移走岸邊植物,連水中的亦不放過。

黃志俊就在大橋村,看見原本生長在水中的植物水翁,其根部出現在大石上。水翁的根部是很多水生昆蟲的家,也是蜻蜓產卵的地方,黃指蜻蜓幼蟲一離開水面,在陸地很快會被黃猄蟻殺滅,難以生存。

其實滅蚊毀生態早有前科,去年初深水灣谷就被揭發因署方滅蚊而破壞生態。蘇毅雄亦留意到同類受影響的河溪,有愈來愈多的趨勢,「以人類角度係整齊,但生物多樣性就一定下跌!」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估計,蜻蜓及豆娘在署方多重打擊下,數目會減少九成。

文:鍾健怡、陳偉豪 

圖:甘偉倫、被訪者提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