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兩岸合作維權難

釣魚台的紛爭仍方興未艾,南海的主權爭議亦未解決之際,兩岸的學者在此情勢之下,研討後發表「二○一一年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指出兩岸關係發展勢頭良好,在合作維權方面有條件實現歷史性突破,應進一步提升兩岸合作的政治互信空間和兩岸南海事務性合作水平,拓展兩岸在南海的維權空間。

海峽兩岸對於維護歷史中國的主權均不能退讓,但兩岸各唱各的調,兄弟鬩牆外禦其侮,今後只有在增加政治互信後才得以向前推進。

兩岸聯手維護主權,是理想的良好願望,但是實際的政治情況卻讓兩岸如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不能合、無法合,這不是台灣單方面的因素,而是兩岸都有責任來面對這個問題。

首先在中國大陸,過去從九十年代末南海爭端的國際性南中國海會議,大陸始終不讓台灣參與這種具有官方性質的會議,使台灣方面無着力點,從而對處理南中國海的需求嚴重萎縮。北京立場認為台灣在南海爭議中想取得話語權,進而參與權,從而向國際宣示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是北京「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巨大疑慮。

其次台灣方面有內外因素,對內方面綠營長期以來對南海問題冷漠,陳水扁執政時曾主張放棄南沙群島太平島的主權,在兩岸合作議題上必受綠營的反對,同時台灣甚少有南海遠洋漁業,沒有漁權就沒選票,政府不會積極處理,況且兩岸現只有經濟議題的互動,若要兩岸合作維護主權,必涉及政治互信的問題,也才能進入軍事互信。

在沒有這些基礎上,談兩岸維權仍是空中樓閣,難以實現,兩岸各有所謀,各取所需,不會退讓,也造成了合作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