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旅遊大國。
今年「十一」黃金周假日,全國有七億四千萬人次外出旅行。去年,內地旅遊人數高達二十六億四千萬人次,是九年前的三倍,即全國平均每人每年出遊兩次。出境的呢?也已達到七千零二十五萬人次,是九年前的四倍多。
另一方面,內地旅遊總收入是一點九三萬億元,比九年前增加近五倍。出境遊消費達七百二十六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三。
旅遊是最能反映一個國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指標。古人說:「衣食足,知榮辱。」現在應該說:「衣食足,便出國。」旅遊如此普及,可見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現在到全國各地旅遊,所見的到處是拿着旗子帶隊的內地旅行團,在東南亞地區和港澳台等地也如是(也許近年我較少遠遊,或者歐美也可見不少中國遊客)。猶記一九八二年,我們一個團隊旅遊埃及開羅,在一個遊藝晚會上,司儀見前排有我們這樣一隊黃面孔的客人,於是宣布歡迎日本朋友。我起立用英語大叫:「我們是中國人!」司儀非常尷尬,只好連聲道歉。
今天,我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的出境遊客源國,世界各地的旅遊點,大多已有中文說明書。不像我在一九九六年遊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售票處有聯合國介紹單張,遍尋卻沒有中文的,除了英法文之外,倒有一疊日文的。問櫃枱小姐,說就是沒有。須知道,中國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沒有中文介紹,真是咄咄怪事!也許當年中國人出國遊的少,到美國及遊聯合國的更少,所以才有如此的「文字歧視」。
想當年,境外遊客來華稀少,內地物質缺乏,因此要採用第二種貨幣「外匯券」,為的是可以到專為持外匯券購物的友誼商店購買稀缺物資。這種把人民幣貶為次等貨幣的行為,其實有損國格。我在當全國人民代表時,曾在大會上提出取消外匯券的建議,並和當年的財政部長及經濟學家辯論其得失。但今天,人民幣已成為強勢貨幣,周邊國家及港澳台地區,都歡迎中國遊客用人民幣。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也是世界入境遊的第三大市場,以及亞洲最大出境遊客源國。目前,中國的旅遊事業牽動旅行社、酒店、旅遊景點建設的高速發展。中國原本是世界遺產大國,已有四十三處世界遺產,僅次於意大利以及西班牙。世界級的自然和文化遺產、地質公園,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等都已經整理、修葺後而對外開放。
交通方便也是發展旅遊事業的前提。近年中國交通發展較為迅速,全國已有高速公路八萬五千餘公里,居世界第二。鐵路九點三萬公里,民用機場一百八十個,國內航線一千八百四十七條,國際航線四百四十三條,可謂四通八達,十分方便。
旅遊事業的發展,既是人民生活有所提高的重要標誌,也是促進國際間的人民友誼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當然,旅遊產業的發展更是繁榮經濟的一環。
現在,中國的旅遊業正成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改善農村、山區經濟等的重要因素。農民對發展旅遊業讚道:「村裏火了,遊客多了,老外來了,財路寬了,心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