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十月底,兩岸恢復協商,建立九二共識。回顧二十年來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的交流,曾歷經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的風雨而停頓。自從國民黨重掌政權,在馬英九的推動下,兩岸關係才得以進入坦途,呈現和平發展的大局。北京有感於兩岸關係發展的不易,亦希望能收割發展的成果,以深化反獨促統,展開了許多紀念九二共識二十周年的活動。
香港正是九二年兩岸會談之地。近日舉行了大型的研討座談會,探討九二共識的來龍去脈,與會者有兩岸參與九二會談的見證者。兩岸嘉賓在談論此問題仍存在差異,兩岸仍有各自的立場和原則,各說各話。
九二共識下的兩岸關係,一路走來並非順暢,兩岸雖認知有所不同,但求同存異。如今看來,兩岸的分歧,主要在北京欲以九二共識為邁向統一之大道,台灣則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和平發展的依據。
國共之間有九二共識,大陸的基本說法是「一個中國原則」,國民黨則說「一中各表」,着眼於「各表」。民進黨否認兩岸之間有九二共識,原因是北京不肯表示有「各表」,謝長廷訪北京便提出了此論點。
從李登輝「兩國論」提出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到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都背棄了當年九二共識強調的「一個中國原則」。後來馬英九執政,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與北京期待九二共識邁向統一的結局仍有所落差。
九二共識開啟了兩岸交流,是基於國民黨對「一中原則」的闡述,稱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問題是,兩岸屬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台灣叫中華民國,大陸叫中華人民共和國,要在此基礎上取得台灣民眾的信任,才得以發展兩岸關係。九二共識在兩岸各取所需下,已變了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