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連出兩招控制樓市炒風,熟悉房地產市場的分析人士,都用「狠辣」兩字來形容。兩招中,尤其以第二招「買家印花稅」最為着力,因為是對症下藥。年前推出的額外印花稅,當時有一定成效,但往後已無大用,因為這招只針對短炒,兩年內出售才要交百分之五或以上的印花稅;現時聯儲局再推QE3,低息可能到二○一五年,那一兩年的期限就再不是關卡,持貨兩年以上者,就可以不受影響。
不過,近一年來,繳交這特別印花稅者少之又少,因為預期還有三兩年炒,所以不必急於求售,就算有現金需要,也只要做多一次按揭、交多一點利息而已!
買家印花稅的打擊目標不是時間,而是群體,全球水浸,用一千幾百億來港炒樓,三招兩式就可以炒到半天高,就算不計國際炒家,單是內地的投資者,又有溫州幫,又有杭州幫,他們有不知來自何方的人民幣來港置業。香港小而大陸大,有三幾幫人輪流來炒,香港的土地有限,可以馬上拿來起樓的更有限,無限的金錢對有限的土地,如不針對性地限制外來投資及投機者,根本無法尋求平衡。
第二招不但是針對外來的買家,也同樣是限制了機構性買家,因為公司也一樣適用,許多投資者都會用公司持有物業,而公司也可以不斷組成,一樣是無限大。所以買家印花稅也同樣向物業投資者潑一盆冷水。雖然不是很精確細分,買家印花稅是把用家和大型投資者大致區分出來,用個人名義買樓投資還不受影響,那就變成以人頭來計,那就一清二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