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倡東北增人口密度

【本報訊】政府正研究調整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的公私營住屋比例,香港測量師學會昨指出,根據規劃方案,區內人口密度為每公頃土地容納二百八十四人,遠較其他新市鎮的密度低。學會建議增加住宅地積比率,提高發展區內的私人樓宇高度;又認為區內涉及大量私人土地,容許私人業主以「換地」及補地價發展土地,可減少反對聲音,加快房屋落成。

讓私人業主參與發展

學會產業測量組主席吳恒廣表示,新發展區有五百三十三公頃土地可供發展,提供五萬三千多個住宅單位。以人口密度計算,每公頃土地佔二百八十四人,而根據政府填海用地的人口密度標準計算,每公頃可佔四百人。吳認為,政府應參考該指標,調高發展區密度至合理水平。另外,區內二百六十五公頃屬私人擁有,他建議以傳統方式收地,亦可讓私人業主參與發展,避免引起法律爭議,從而加快建屋推出市場。

產業測量組土地供應工作小組召集人劉振江補充,發展區有鐵路連接市區,增加地積比率較符合成本效益,但基礎設施須相應增加。他又指,適量將劃作「其他用途」土地改為住宅地,亦可增加土地供應。至於收地涉及寮屋及其他居民,政府須盡快訂出賠償標準,並參考菜園村的賠償安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