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貧窮年年增 安老何時不是夢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日前放出風聲,即將重設的扶貧委員會將成立一個關於社會及退休保障的小組,由她親自領導。輿論對此反應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政府終肯放棄「鴕鳥」心態,面對全民退休保障問題;憂的是社會紛紛攘攘,港府施政阻力重重,全民退保之夢何時才能圓,沒有人說得清。

全民退保議題持續熾熱,並非偶然。香港社聯的調查顯示,去年本港貧窮率為百分之十七點一,貧窮人口由前年的一百二十萬人,減至去年的一百一十五萬人,其中兒童、青年、中年等組群的貧窮狀況都有改善,相信是受惠於最低工資,唯獨長者的貧窮率不降反升,由前年的百分之三十二點五,上升至去年的百分之三十二點七,平均三個長者就有一個是窮人。另一方面,港府的特惠生果金政策陷入是否撤除資產申報制度的爭議,根源在於香港沒有退休保障,打工仔都有後顧之憂。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對於長者貧窮問題愈趨嚴重,五成一受訪者認為反映人口老化;兩成五認為解決長者貧窮問題迫在眉睫;一成八指長者未受惠於最低工資。學者也指出,長者貧窮人口不跌反升,核心問題是人口老化,目前香港沒有退休保障制度,雖然有綜援網,但只能覆蓋小部分貧窮長者,大部分不想被標籤、拒絕申領綜援的貧窮長者,就只能依靠微薄生果金及執紙皮過活,晚景淒涼。

港府一直自詡香港有三根安老支柱,分別是綜援制度、個人儲蓄及強積金。其實,大部分打工仔收入有限,要養家餬口,退休時不可能儲下多少「棺材本」;綜援網只能令部分貧困長者受惠;而強積金實行十多年,收費高、回報低的弊端已暴露無遺。過去五年,近一半強積金基金業績「見紅」,其中李國寶任主席的東亞銀行旗下一隻日本股票基金年均虧蝕百分之十四,五年供款平均兩年是「白供」。可見強積金制度肥了基金經理、虧了打工仔,是官商勾結的證明,指望強積金養老根本是天方夜譚。

雖然說,強積金下月起落實「半自由行」,當局還表示將研究為強積金收費訂立上限,亦不排除將來由政府出任強積金託管人。然而,這些小修小補無濟於事,改變不了強積金為人作嫁的事實,要徹底解決安老問題,惟有效法其他發達社會的經驗。上述民調亦顯示,三成八受訪者認同,長遠應設立全民退休保障;三成三要求檢討人口政策,顧及下一代負擔;兩成五要求推行完善安老政策。

不怕少年苦,最怕老來窮。讓每一位長者無論貧富貴賤,都活得有保障、有尊嚴,是負責任政府的應有承擔,而香港是一個富裕社會,完全有推行全民退保的條件。既然港府表示將研究社會及退休保障問題,我們希望當局說得到,也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