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春秋:慈賤事業不得人心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然後呢?外國的情況大概是有難的一方確實得到溫情洋溢的支援,中國的情況則是無法逆料,說不定有難的一方依然水深火熱,因為善心人士提供的支援有機會淪為中飽私囊者的個人財產。

談到中國的慈善事業,實在羞愧得令人臉紅。其一者,中國富豪的捐款比率低得可憐。其二者,即使口頭承諾捐款若干若干,到頭來實際捐款也許是偷工減料的另一回事。其三者,慈善機構的募捐能力愈來愈低。

貴州省教育廳下屬分支機構,貴州省教育發展基金會去年六月三十日成立,旨在扶持省內貧困地區基礎條件薄弱的學校。基金會秘書長周憶江表示,貴州八百五十多萬全日制學生之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超過四百萬人。可是嘛,基金會過去一年多發出千封捐款邀請函,至今無一回應,竟然出現零捐款的尷尬局面。

為甚麼善長仁翁都不肯慷慨解囊呢?依我說,中國人的自私性格固然是原因之一,另一原因則是中國的慈善事業往往是「慈賤事業」,不絕如縷的舞弊醜聞叫人望而卻步,國民同胞不願意見到自己捐出來的錢用以支付窮奢極侈的酒池肉林,所以寧可鐵起心腸一毛不拔。

還記得炫富女郭美美事件嗎?形象一落千丈之後,中國紅十字會的募捐能力亦江河日下,畢竟華夏兒女並非個個都是傻瓜,他們會質疑捐款會否變作炫富工具。

既然慈賤事業不得人心,若要真真正正幫助有需要人士,不從制度上來一場根本改革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