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 併發腎衰竭

【本報訊】腰痠背痛、氣喘、易累及持續發燒,看似「感冒未清」,慎防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徵狀。有血液科專家指出,骨髓瘤屬血科腫瘤,源於骨髓漿細胞不正常增生,佔據正常造血細胞,導致貧血及血小板下跌。變異細胞可游走全身,並沉澱於骨骼,溶化骨頭致骨痛或骨折,甚至用力咳嗽也令胸骨斷裂,亦可併發腎衰竭。專家指出,該症病徵不明顯,若持續發燒逾一周不退,應接受詳細檢查。

病人年輕化 每兩年一宗

港大血液及腫瘤科教授詹楚生表示,○九年本港有二百二十七宗骨髓瘤新症,較○七年升兩成半,且趨向年輕化,過去五年有三百宗六十五歲以下病例。他指過往患者多為六旬長者,近年察覺青壯患者增加,瑪麗醫院最年輕的病人僅廿六歲,「以前絕少廿幾三十歲病人,依家每兩年就見一宗。」該症成因未明,難作針對性預防。

溶化的鈣質會滲透血液,導致高血鈣,可令腎小管堵塞,三分一患者有不同程度腎臟損傷,一成人更有急性腎衰竭。有腎功能缺損的骨髓瘤患者,整體存活期會由兩至三年縮短至少於兩年,部分較年輕患者或因此無法接受自體骨髓移植,削弱康復機會。

用標靶藥緩解率達四成

身兼香港骨髓瘤學會會長的詹楚生指,若用傳統化療,六成患者血液內的不正常細胞可減半,惟僅百分之五可達完全緩解。學會早前研究發現,以標靶藥「硼替左米」作第一線治療,患者完全緩解比率可升至四成,若配合骨髓移植更增至七成,病人五年存活率可達七成七,其他研究顯示該藥可短時間令腎功能復原。醫院管理局今年七月將該藥納入安全網,六十五歲以下、仍適合移植骨髓的病人可獲資助,不符條件者需自費,每針九千多元,每次療程需打四針,一般需四至六次療程。

五十多歲的譚女士○七年出現腰背痛、關節痛及貧血,她以為過勞,偶然驗血後始發現血沉降指數(ESR)超標十倍,很大機會是癌症。入院詳細檢查終確診患骨髓瘤,骨髓細胞中逾九成屬異常漿細胞,完成三次標靶藥療程後癌細胞大減,再做自體骨髓移植,病情完全緩解,現正逐步康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