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是愛美不要命 監管真空埋禍根

四名女士在一間連鎖醫學美容集團打「美容針」後出現血液感染,其中一名女士不治身亡,另外三人仍然留醫。這宗美容不成反奪命的悲劇震驚全城,暴露現行法例大有漏洞,導致美容業良莠不齊,亂象叢生,而前朝曾蔭權政府阻止立法規管美容醫療業,可謂罪魁禍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沒有人不希望自己年輕漂亮,青春永駐。有需求就有市場,各種打着高科技旗號的美容新法應運而生,其中包括俗稱「美容針」的注射技術。其實,不少新科技雖然在醫學運用上有廣闊前景,惟目前仍處於理論探索階段,遠遠未達到人體臨床治療的成熟地步,所以一些商家以新科技美容術作招徠,將療效吹得天花亂墜,與街頭「寶藥黨」並無二致,亦早被專家踢爆是「偽科學」,是騙術。不可思議的是,在香港,這類未經科學驗證、似是而非的美容宣傳廣告鋪天蓋地,當局竟然毫無規管,以致不少市民信以為真,最終美容不成反受騙,金錢損失事小,毀容害命事大。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對於香港目前仍無法例規管美容院醫學療程,一成八受訪者直指監管措施不合時宜;兩成九批評法例及監管存在漏洞;五成促政府立法定義醫學治療。醫學界人士及立法會議員亦指出,近年涉及美容業的投訴不斷上升,早已響起警號,可惜當局對規管訴求充耳不聞,埋下禍根。

有關批評並非無的放矢,美容業亂象百出,根子出在曾蔭權身上。多年前,醫學界已指出美容及醫療界線不清,美容廣告不盡不實,要求當局立法規管,但曾蔭權及醫管當局竟然力排眾議,以阻礙行業發展為由,拒絕立法,以致任何人士只要申請商業登記就可以運作。當局將行業利益置於市民生命安危之上,不僅是不負責任,更是赤裸裸的官商勾結,無良業者因此有恃無恐,謀財害命,而受害者欲究無從。子雖不殺伯仁,伯仁因子而死,曾蔭權前政府正是美容悲劇的始作俑者及幫兇。

公道自在人心,正如醫學界人士批評,當局以擔心影響業界利益為由不規管,是罔顧市民利益,「今次事件的幾個受害者間接由舊政府造成」。上述民調也顯示,兩成八受訪者批評前政府官僚作風,草菅人命;一成六指曾蔭權阻攔立法埋下禍根;高達五成三要求梁振英新政府盡快堵塞漏洞。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港府已成立督導委員會,檢討監管私營醫療機構和美容行為的法例,劃分美容及醫學的界限,預期一年內完成檢討;警方亦從刑事角度調查事件,並陸續邀請相關人士協助調查。而在法例落實前的真空期間,當局將通過海關、衞生署及消委會三方合作,加強對相關行業的監管。但願港府今次撥亂反正是動真格,而不是賊過興兵,一陣風吹過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