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單車慎防傷身

「女車神」李慧詩在奧運摘下獎牌,掀起一陣「踩車」熱。有物理治療師表示,若錯選一部不合適自己的單車,隨時造成肌肉勞損。他說,不少單車「初哥」錯選一部不合尺寸的車架,致使騎車時姿勢過於前傾,頸、肩、背肌肉及膝關節繼而受損。也有一名年約三十的男病人,因長期使用不合適的單車,導致手頸麻痹求醫,並確診膝關節磨損。他建議單車發燒友選擇一部合適自己體形的單車,且運動前應做足夠伸展運動及熱身,減少受傷機會。

昨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舉辦的運動醫學及康復科技會議暨博覽上,身兼註冊物理治療師的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助理講師邱啟政憶述幾年前一位三十三歲的男病人,每周花兩天在公路上練習單車,一年後突然轉玩爬山單車,但未能適應上斜坡的路段,加上單車尺寸過大,導致他騎車時身體向前傾,手神經長期受壓,不久後手部及頸肩出現麻痹,遂到醫院求醫,經兩周的物理治療後才康復。

邱指出,一般亞洲人骨架較細,因此應選擇尺寸較細的車架,而非「歐洲車架」,否則騎車姿勢便會習慣性地將上半身傾前,導致頸肩勞損。

若身體痛楚應去求醫

邱補充,座墊太低或太高亦令練習單車時不易發力,膝蓋每次踩踏時作出多餘動作,增加受傷機會:「即使相差一厘米都可以影響好大!」他又說,單車的尺寸或座墊高度需因應不同人而定,很難一概而論,但練習單車一段時間後,若身體發出痛楚訊號,即代表騎車姿勢不正確,應立即尋求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協助,以免導致病情惡化。

另外,由於練習單車時需長期扶着手把,令手腕、頸、肩及背部肌肉固定而造成僵硬,邱啟政建議,單車發燒友偶爾要讓關節及肌肉稍微紓緩,例如每周進行兩至三次的強化及伸展肌肉運動,每個動作進行三至四次,能有效減少「踩車」造成的痠痛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