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難頭七寄哀思 前事不忘後事師

今日是南丫島海難「頭七」,連日來的全城祭悼活動進入高潮。死難者家屬依據傳統燒紙錢、燃香燭,祈禱亡靈早日安息,市民亦以各種方式寄託哀思,並祝福家屬盡快走出悲傷,香港早日走出悲痛。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只有吸取教訓,才能避免悲劇重演,也才能安慰死者亡靈。

今次海難奪走三十九條鮮活的生命,也留下大量未解的疑團,人們實在難以理解,為何在風浪不大、能見度甚高的情況下,兩艘相向而行的船隻竟然發生劇烈碰撞。海事處表示,正針對船員有無違規、船隻結構、船上安全設施等方向調查事故原因,預期六個月完成調查工作;警方則循兩個方向調查,包括在肇事船隻上搜證及邀請目擊者錄口供,相信這些調查能為將來成立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提供重要資料。但警方亦承認,由於事發於晚上,現場無閉路電視,調查工作遇到不少困難。

雖然海難真相有待當局深入調查,但今次事故暴露出來的許多安全管理問題卻是顯而易見,發人深省。按照有關法例,船上救生設備應置於乘客伸手可及之處,惟當局近日巡查渡輪的安全設施後赫然發現,救生衣擺放位置不妥當,部分被放入櫃內,部分置於座椅下的救生衣難以取出,一旦發生緊急狀況,乘客找不到救生衣,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後果不堪設想。

今次事故亦暴露規管海上交通存在不少法例漏洞。例如,當局對觀賞煙花船隻發出指引,兒童上船時須穿救生衣及須備有乘客名單,可惜指引根本形同虛設;法例亦無規定渡輪上救生衣須備有哨子及更換年期;船員在船長監督之下駕駛船隻並不違法,雖然當局曾要求船公司健全編制,如設立雙船長,但因為涉及經營成本問題,受到不少阻力,如何在降低成本及航行安全之間取得平衡,亦是一大難題;還有,目前交通意外援助基金只涵蓋陸上事故,海難並不包括在內,明顯不公平。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些安全漏洞平時看起來微不足道,但細節足以決定成敗,如果一早處理,足以將災害降到最低。可惜的是,儘管香港平均每年發生近二百宗船隻碰撞事故,惟因為多屬輕微,港府掉以輕心,船公司不以為意,市民也往往疏忽大意,結果不出事則已,一出事隨時釀成慘重傷亡。事實上,除了今次驚天海難,過去的花園街大火、紅磡塌樓事故以及無數交通事故,哪一次不是因為極細微的疏忽及漏洞造成的呢?

南丫島海難的慘痛經歷再次證明,樂極生悲,災難總是在人們最麻痹大意、最以為安全的時候,以最意料不到的方式突然出現。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無論港府、船公司還是市民,在祭悼死難者的同時,更應該吸取教訓,提高風險防範意識。畢竟,奪命事故不可一,更不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