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期間,湖南長沙一名環衞工人身患重感冒,一邊打點滴一邊清掃垃圾的照片在網上盛傳,叫人唏噓,令人動容。這幅圖片不僅訴說着內地底層勞動者身不由己的苦衷,更折射出社會分配不公和權貴對弱勢群體的冷漠無情。
劉永亮從外地到長沙當環衞工已五年多,長年雨沐風餐,飽經滄桑,雖年方四十六,卻已滿臉皺紋,活像一個小老頭。三、四天前,劉永亮已感冒、頭痛,但看病花不起錢,請假則手停口停,萬般無奈之下,惟有在工作間隙,將吊瓶掛在路旁樹幹上「自我輸液」,在萬眾歡騰的節日喜慶中,默默地當一個「情繫千萬家,汗灑萬米道」的清潔工。
在內地,環衞工人大多是農民工,他們幹的是最髒最累最苦的活,得到的卻是最差最低最少的待遇。他們中的大多數沒有社保,缺乏醫保,工資低下,甚至連容身之所都沒有,常年棲身在垃圾站、公廁和橋洞之間,過着沒有尊嚴、四處漂泊的清貧生活。
就以劉永亮為例,每天起早摸黑做足十二小時,月收入也僅區區一千二百元,扣除四百五十元的房租,所剩無幾,要顧得一日三餐已捉襟見肘,還要供小兒子上學,哪裏還有餘錢上醫院呢?劉永亮的窘境在內地比比皆是。早前,溫州一女環衞工生病了,為免被扣去工資,十四歲的兒子不得不挺身頂替母親掃街;同樣,在長沙當環衞工的范傳輝,因疲勞過度,抵禦不住凜冽的寒風,當街蜷縮在路邊又窄又小的變電箱裏。這令人心酸的一幕幕,不僅道出了環衞工人的艱辛和悲苦,更是神州千千萬萬弱勢群體的一個縮影。
在內地,環衞工素有「城市美容師」之美譽。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環衞工時傳祥,以「髒了我一人,換來萬家淨」的精神,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敬,並受到中央領導接見。當年,劉少奇握住時傳祥的手說:「我當國家主席,你當掏糞工人,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人民的公僕。」這句話不僅家喻戶曉,對提高環衞工人的地位和贏得社會尊重,亦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可惜物換星移,幾十年過去了,身在官場的人民公僕住別墅、開寶馬,一餐美味佳餚數千上萬元;環衞工人卻上無片瓦遮頭,下無立錐之地,沒有地位,沒有尊嚴,他們的工資抵不上官僚權貴的一餐飯。同樣是人民公僕,同樣為人民服務,二者的待遇卻有天壤之別,難道這就是當局標榜的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公平正義,就是為官者時常掛在嘴邊的「情為民所繫」?
當今內地,分配不公、貧富懸殊,百姓怨聲載道,社會矛盾空前尖銳。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國家雖然創造和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但並沒有給弱勢群體帶來福音,絕大多數民眾也沒有真正分享到「民生經濟」的成果;神州大地反而出現了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趨勢。環衞工人每月只能拿千多元的最低社會保障金,國企老總卻可以享有超過千萬元的年薪。
這種兩極分化,很大程度上是當局只顧權貴利益,漠視百姓疾苦造成的。如果分配政策公平些,政府執政「為民」多些,貧富何至於如此天差地別?如果劉永亮多勞能多得,有病看得起,何必要帶病「掛吊瓶」打工?當今環衞工社會地位卑微,生活沒有保障,大多地方政府高高在上、冷漠無情,這才是最令人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