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默默寄哀思 港人苦難何時止

全城哀悼,共此港殤;旗幟低垂,山河同悲。昨天是南丫島海難全港哀悼日,三分鐘的默哀,寄託了市民的無盡哀思,三分鐘的氣笛,表達了市民的無限祝福。

海難無情,人間有愛。在這個全城同悲的日子,港人紛紛以各種形式悼念遇難者。有人默默祈禱,有人靜靜流淚,有人獻上鮮花,有人送上紙鶴,各區弔唁處出現長長的人龍,碼頭壁報板留下綿綿的心意……災難使人悲痛,也使人團結,無論市民以何種形式寄託哀思,表達的都是同樣的心願,願死者早日安息,願傷者早日康復,願香港早日走出悲痛!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吸取教訓,才能防止悲劇重演,也才能告慰死者亡靈。今次海難不僅令香港付出沉重代價,也帶來沉痛教訓,值得當局好好檢討,值得港人認真反思。最令人莫名其妙的是,出事地點並非繁忙航道,而且當時天氣不差,能見度甚高,為何兩船會猛烈相撞、為何傷亡如此慘重、有沒有人違規、法律有沒有漏洞等等,許多謎團仍待澄清,相關責任仍待追究。事實上,海事處指引規定觀賞煙花船上的兒童任何時候都必須穿救生衣,船長亦應備存乘客名單,也就是說,如果跟足指引,今次也許就不會死傷枕藉。可惜的是,海事處的指引並無法律效力,只是聊備一格而已;更可惜的是,現實當中既沒有如果,也沒有也許。

歸根究柢,任何災難的背後總有人為因素,今次海難就如一記當頭棒喝,促使當局認真檢討海上交通規管的不足之處。有南丫島漁民反映,近年常有船隻不守規則,駕駛態度極為惡劣,而當局只顧打擊公眾關注的陸上交通違規行為,沒有相應加強海上交通執法,令不良駕駛者有恃無恐,問題日趨惡化。事實證明,今次雖是一場不可預測的意外,但法例上的漏洞以及監管方面的不足,也是導致死傷枕藉的其中一個原因。

最令人不齒的是,當絕大部分市民悲痛莫名,為遇難者默默哀悼之際,部分無良政客及不良傳媒竟乘機抽水,藉這場海難製造爭拗,上綱上線,煽風點火,進一步挑起中港矛盾。在泛政治化的今日,政治抽水本來不足為奇,從國民教育風波到放寬個人遊爭議,從打擊水貨活動到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莫不變成政治議題,掀起軒然大波,然而,有人居心叵測,連人道救援也被政治化,連死傷枕藉的慘劇也成為政治角力場,這不是咄咄怪事嗎?這還有人性可言嗎?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香港回歸十五年來爭拗不已,內鬥不休,以致社會愈來愈政治化和情緒化,許多亂象都是人為造成的,許多災禍都是有迹可尋的。「全城默默寄哀思,港人苦難何時止」,進入多事之秋的香港,偏偏碰上多災多難,究竟何去何從,不能不令人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