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馬英九的主軸和支撐點

馬英九最近對台灣的「兩岸、國安、外交」人事做出大調整。

當了五年多陸委會主委的賴幸媛調任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馬英九「前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接任。台灣海基會新董事長盛傳由現任國民黨秘書長林中森擔任。久負盛名有「金小刀」之稱的國民黨前秘書長、國際事務首席顧問金溥聰將出任駐美代表,現任駐美代表袁健生將出掌國安會。

以上這些大員都是馬英九的心腹、親信,「金小刀」更有馬英九「分身」之稱,而王郁琦也被外界評為反映馬英九的思想可以「零誤差」。至於當年色彩「深綠」、被視為有「台獨」之嫌的賴幸媛被「外放」,離開處理兩岸關係最敏感的陸委會,這似乎顯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不再需要考慮某種「政治平衡」、「政治緩衝」也。

「兩岸、國安、外交」對台灣和馬英九來說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組合體,互相依存和牽制。在人事配置方面特別講究,要同氣相求,成為馬英九的「整體」分身。馬英九還有四年執政期,他考慮最多的是自己的「歷史定位」和名聲。而以台灣所處環境和時勢來看,在兩岸關係方面再尋突破是他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的「唯一可能」。

因此,「兩岸、國安、外交」組合體的「營運」當以如何處理兩岸關係為主軸,為落腳點。

不過,馬英九很清楚,要在兩岸關係上尋求突破且能保護台灣安全,台灣的支撐點和主要籌碼在「外交」上,也即在和美國的緊密關係上。沒有美國的支持和保護,台灣就不能尋求兩岸關係的再突破,台灣也不安全,馬英九的青史留名、建功立業也只是一場春夢。因此,馬英九總是反覆強調台美關係是「中華民國」最重要的一環,一切「紅利」和安全皆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