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宜蘭漁民組成船隊,七十多艘漁船浩浩蕩蕩地前往釣魚島海域示威,並由海巡署的海巡船護航,場面壯觀,頗令大陸人民感動,認為是兩岸聯手共同護衞釣魚島。其實,兩岸訴求各有不同,故不能稱此是聯手的作為。
漁船出發前舉行說明會,蘇澳漁會理事長陳春生帶領喊口號「為生存,護漁權」,宣示護漁決心。由此可見,台灣漁船出海旨在宣示漁權而非護主權,這是兩岸保釣動機目的之最大不同。
馬英九對這次的漁船護漁行動發聲奧援,申訴台灣漁船在釣魚島海域捕魚,現在經常受到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干擾,讓漁民們非常憤怒。他強調,若此一問題不解決,台日雙方很難坐下來討論其他問題。
台灣與日本之間有許多的恩怨情仇,有關釣魚島問題更是爭議的來源。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後,按照國際公約,將台灣與釣魚島還給了中華民國,因之台灣宣示主權乃有所本。
馬英九當年的博士論文即是釣魚島的問題。他指出,釣魚島的日名「尖閣諸島」,其實來自一名英國船長的命名。百年來,台灣漁民一直在釣魚島海域捕魚,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期間,也指定釣魚島列嶼是台灣漁民的漁場,但現在台灣漁民到釣魚島這個漁場捕魚,受到日本保安廳粗暴的干擾,對此事感到非常憤怒。
馬英九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國家主權無法分割,但天然資源可分享」,馬英九希望相關各方能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東海資源。相較於大陸各地反日的激情,馬英九堪稱是務實派,以和平為號召,維護漁權共同開發資源。
東海複雜的情勢一觸即發,日本、大陸以至台灣都有不同主張,但維持東海和平穩定的局勢,應對三方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