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公關噱頭騙笨社會

有連鎖快餐店為慶祝開業四十年,在旗下部分分店以四元一個飯盒招徠,成為城中熱話。

該集團主管直認不諱,「近年港人愈來愈重視社會責任,貢獻愈多的企業,尤其能提升大眾對品牌的好感。因此宣傳技巧很重要,如企業捐錢後到處宣傳,無人會欣賞;要有故事性,令大眾覺得有趣」云云。有大學管理及市場學系教授認為此舉成本不高,將社會責任元素加入公關事件中,引起市民和媒體注意,相當成功。

本來是公關噱頭,卻不費吹灰之力就騙得這個笨社會。有人蜂擁參與,有人煞有介事訪問排頭位的長者、家庭主婦早於凌晨四時就來等。只有極少數傳媒肩負責任,認真探討城市悲歌背後原委,鞭撻不公義政策。

快餐店食物並非上乘飯菜,只屬平民百姓菜式,更跟有益健康完全沾不上邊;但在通脹當前,動輒三十多元一個午餐,四、五十元一個晚餐,不過果腹而已。但對一般打工仔而言,如斯僅為果腹的兩餐,已差不多消耗三分一月薪,餘錢還要應付其他開支,可以想像他們的生活水平和質素如何。

多年來,全球財金官員與金融大鱷合力扭曲經濟的正常發展,令資產價格不斷上升,但礙於實體經濟全無發展,工資如蝸牛般上升,結果導致以勞力勤懇工作的打工仔愈做愈貧窮;反之擁有房產物業者,人人不勞而獲,且獲利豐厚。這種人為的財富轉移,跟強盜有何分別?

政府理應是球證,平衡社會各方利益。但隨着棄官從商,或棄商從官者眾,慢慢把官商勾結起來的利益集團,愈發牢不可破。隨着第三輪量寬造成的人為通脹加劇,開發資產增值稅,並以此稅收向市民派發現金,乃政府應有的道義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