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勞資雙方一番激烈爭拗,最低工資委員會終就香港第二個最低工資水平達成共識,建議由現時的時薪二十八元加至三十元,最快明年五月一日實施。最低工資有所增加,對最基層打工仔固然是好消息,但他們更擔心因此刺激物價上升,到底是得大還是失大,目前還說不準。
本港去年落實第一個最低工資後,勞資雙方立即就第二個最低工資水平展開角力。資方以全球經濟環境不明朗為由,認為應維持現有最低工資水平,最多只能加至二十九元五角;勞方則指過去一年通脹加劇,要求最低工資增至三十三元甚至三十五元,雙方各不相讓,資方最後關頭作出讓步,滿足了勞方見「三字頭」的底線,有關建議有待特首梁振英作最後定奪。
根據勞工處資料,目前全港有三十三萬基層打工仔領取最低工資,今次建議的最低工資水平,相當於加薪百分之七,幅度不可謂小。然而,從絕對值來看,一小時加薪二元錢,以一天工作八小時計,不過多了十六元收入,只夠多買兩塊麵包;即使每日工作十小時,加薪二十元,仍買不到一個最便宜的飯盒。所以,調整最低工資只能說是聊勝於無,對改善最基層生活並沒有實質幫助,遑論縮窄貧富懸殊。正如有清潔工指出,有薪加當然好,但不希望物價上升,否則加薪也沒有用,這道出了絕大多數基層打工仔的心聲。
事實上,羊毛出在羊身上,提高最低工資後,僱主必然會以抵銷成本上升為由加價,千方百計轉嫁消費者,新一輪通脹上升勢所難免,基層打工仔收入被蠶食,最終可能是得不償失。而對於那些未能受惠於最低工資的打工仔來說,更是百上加斤,有苦難言。
勞方未喜先憂,資方則有不同的反應。大企業財雄勢大,對提高最低工資自然不太介意,但對那些本小利微的小僱主而言,卻是一筆並不輕鬆的開支,有髮型屋東主明言,即使最低工資只加兩元,已佔其每月盈利的近一半,惟在行業激烈競爭之下,不敢貿然加價轉嫁成本,擔心生意撐不下去。所以,無論將最低工資定在甚麼水平,最終都是兩面不討好,沒有人會滿意。
說到底,本港貧富懸殊問題愈演愈烈,最低工資只是杯水車薪,要幫助基層脫困,當局須制訂完善的扶貧政策,多管齊下,持之以恒。對香港營商環境而言,最沉重的負擔可能不是人工,而是高昂得舉世無匹的租金,企業將大部分盈利用於交租,大大限制提升僱員薪俸的空間。
可以斷言,如果香港高地價、高樓價、高租金的病態現狀不改,官商勾結的結構不變,產業結構依然單薄,基層打工仔的知識及勞動技能無法提升,那麼,貧富懸殊問題勢必持續惡化,深層次矛盾有增無減,社會將永無寧日。每兩年檢討一次最低工資,不過是暫時的麻醉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