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確具備生意頭腦,炒樓、炒舖、炒籌、炒車牌、炒郵票、炒股票,利之所在,甚麼都可以炒,近年更興起炒賣公共康體場地的歪風,「炒場黨」利用康文署訂場系統漏洞多多,大量訂購場地設施再高價轉賣,無本生利。康文署長期有漏不堵,監管失職,理應追究問責。
申訴專員公署發表調查報告,炮轟康文署訂場安排至少有九大漏洞,縱容炒場亂象,比如有炒場黨利用團體優先訂場機制,大量預訂場地,再於網上轉售炒賣,獲利逾倍;有市民利用不同證件預訂康體設施,明顯違反每人每天最多可預訂兩個小時的限制;更有甚者,有人預訂場地進行牟利商業活動。須知公共康體設施本來就不敷應用,經炒場黨大量預訂霸位後,資源更加緊張,致使有實際需要的市民要麼向隅,要麼被迫向炒場黨求助,由公帑補貼的康體設施,因此淪為部分人的生財工具。
事實上,炒場黨之所以能夠轉售場地圖利,關鍵在於康文署訂場機制過於寬鬆,如團體可提前三個月訂場,個人電話訂場後三日才付費,炒場黨得以從容轉售,即使最終無法轉售,也可以臨時取消訂場。可見要堵塞漏洞並不難,只要康文署收緊預訂時限,並核對最終使用場地者是否預訂人,即可阻止有關現象,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即使康文署發現有人訂場後違規轉售,或訂場後不使用,亦僅是口頭警告了事,而沒有任何罰則,難怪炒場黨有恃無恐。
針對申訴專員的批評,康文署表示總體上接受,並聲稱去年九月起已逐步落實改善措施。但細心的人不難發現,申訴專員過去兩年接獲數十宗涉及訂場安排的投訴後,於去年中主動介入調查,而康文署亦是此時落實改善措施,這決不可能是巧合,而是反映康文署「唔踢唔郁」的官僚作風。雖然康文署聲稱將改善訂場安排,是言出必行,還是敷衍了事,事過境遷就故態復萌,實在令人懷疑。
市民的質疑是有根據的。康體設施預訂機制漏洞並非新鮮事物,幾乎年年都成為審計報告的炮轟對象,而康文署次次「批評接受,態度照舊」,亂象未見明顯改善。都說是犯錯「可一不可再」,惟對康文署而言,蝨多不癢,從不把有關批評放在心上,問題的癥結就在於,無論申訴專員公署還是審計署,都是無牙老虎。問責淪為一句空言,庸官、懶官繼續尸位素餐,薪俸一文不少,市民無奈其何。
前朝曾蔭權爵士一味與富豪勾勾搭搭,無心政事,其身不正,何以正人,致使官僚作風愈演愈烈,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現在輪到梁振英政府主場,強調「民生無小事」,康文署場館預訂亂象叢生顯然不是小事,當局今次是一陣風吹過就算,還是展現新人事新作風,市民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