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經過加工炮製成中藥飲片,近年因方便服用而廣受歡迎,但本港一向缺乏飲片品質監控標準,本地四間大學將聯合成立「香港中藥飲片標準檢測平台」,初步為十六種常用中藥飲片制訂十二項檢測標準。
今年五月,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公布合作計劃,建立中藥飲片標準檢測平台。有研究學者指出,部分中藥的原藥材例如附子含有毒性,服用前需要經過浸泡、沙炒加熱等程序,炮製成飲片,但製作期間的過程和分量,都可能影響飲片的藥性及功效。不過,本港現時只有針對原中藥材料制訂的標準,故四校聯合制訂一套統一的飲片監控標準。
相關檢測平台研究經費近三百萬元,預計一年時間內,率先為麻黃、桔梗及葛根等十六種沒有毒性、炮製過程較簡單的常用中藥飲片,制訂重金屬、化學物及殘餘農藥等檢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