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受心肺復甦法(CPR)急救訓練的人數不少,但日常少應用,一旦遇到需要施救時,未必能達到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分鐘一百次、每次心外壓深達五厘米的標準。律敦治醫院急症室醫生透過智能手機CPR程式,對五十名曾接受正統急救訓練的民安隊隊員實行再培訓。參加者利用手機程式提供的按壓速度和力度指示做CPR,平均能達標,相信此程式有助曾受急救訓練人士日常練習,隨時施救。
律敦治醫院急症室副顧問醫生溫光安表示,病人心跳停頓,每延遲一分鐘接受CPR急救,存活率降低一成。若能及早接受適當CPR急救,即每分鐘按壓一百次,每次深度達五厘米,直至病人回復呼吸或得到醫療支援,生存機會高二至三倍。若心外壓頻率過慢、過快或深度不足,施救效果下降。
使用智能手機程式發出的提示,可助施救者掌握按壓速度和深度。該手機程式PocketCPR,啟動時會發出每分鐘一百次的響聲。施救者用雙手按病人心臟位置時,如何確定深度足夠?原來用手拿着手機按下時,手機程式可感應深度,手機屏幕上以顏色顯示是否足夠五厘米深,施救者一目了然。
研究進行時,二十五人拿着手機,對病人模型做心外壓;另外二十五人在沒有手機程式指示下做CPR。有手機app提示者,普遍能達到每分鐘平均按一百零五次,按壓深度平均超過五厘米;沒有使用手機程式者,每分鐘平均按壓一百一十七至一百二十一次,但深度一般不超過五厘米。研究結果在最新一期《香港急症醫學期刊》刊登。
溫光安指出,若按壓心臟太快,從心臟泵出的血液和從器官流入心臟的血液都較少,病人恢復血液循環較慢,影響施救效果。
但他強調,PocketCPR程式發出的提示適用於成人;對兒童或嬰兒施救,按壓深度須在四至五厘米。該程式只提供給曾經接受過急救訓練人士用作日常練習,不能取代正統的急救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