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多宗新聞都關於類固醇的使用及其副作用。例如一名長者自行購得聲稱能消除紅筋的類固醇眼藥水,使用數星期後導致眼球爆裂。另外,亦有一名中醫師被懷疑長期處方類固醇後,令病人出現庫欣綜合症。就以上情況而言,類固醇能否被安全使用呢?
其實類固醇是其中一種人體必須的賀爾蒙,由腎上腺負責製造及分泌。藥用類固醇跟人體製造的類固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前者是由人工合成,根據不同的劑量及服用方法,會有不同的用途及副作用。藥用類固醇主要分為外用、吸入式及口服或注射三大類。
平常市民最容易接觸到的外用類固醇藥膏或眼藥水,可用於治療皮膚或眼睛過敏、發炎及濕疹。外用類固醇的好處是能夠於患處局部使用,對比起口服類固醇被吸收後會經血液傳遍全身,外用類固醇能減少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副作用。但此類藥膏或眼藥水不應被長期或過量使用,因為會使塗處表皮變薄,而長期或過量使用於眼部時則會令眼角膜變薄及眼壓升高,甚至會導致眼球爆裂。其他副作用包括皮膚痕癢及暗瘡,更嚴重的可能引致白內障及青光眼。
另一方面,吸入式類固醇大多用於紓緩鼻敏感、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此類類固醇需要使用至少兩星期才能發揮效用,所以切忌因其藥效較慢而中途自行停藥。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時,部分藥物有機會殘留於口腔,會容易引致口腔黴菌生長,形成口瘡。因此,在服藥後應立刻嗽口,以減少此情形的發生。
最後是口服或注射的類固醇,一般用於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或器官移植的病人身上,能抑制自身免疫系統的能力,紓緩病情。基於患者的情裏及疾病的嚴重性,醫生會處方適當劑量,因此不會輕易產生副作用,風險相對較低。
總括而言,雖然類固醇的用途十分廣泛,但必須用得其所,才能發揮它的效用並同時減低其副作用。如有任何疑問,請立刻向藥劑師查詢。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