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世紀選戰迫在眉睫,各政黨全力以赴,盡最後努力動員選民投票。
民調顯示聲稱會盡公民責任投票的比率,接近○八年的水平,走勢甚至會超逾上屆選舉,在社會氣氛轉趨熱烈之際,選情變化引起各方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選情仍然不明朗,各區在民調中排前列位置的候選人,被視為大熱,但極多中間位置的候選人擔心選情有變,近日在報紙大賣廣告,表示自己才是「真告急」,當中包括不少重量級人物,教市民感到驚訝。
泛民激進派異軍突起,造勢相當成功,在民調中有驚人升幅,難怪泛民的溫和派,尤其是民主黨極度擔憂票源被鎅,議席或會不保,近日全力發起救亡行動,務求固定既有票源,不會流失。
現實而言,民調高開者,常見選票低收,空歡喜一場,關鍵在於參選人的地區工作是否紮實,樁腳是否足夠,還是有名無實。中箭落台者,往往是知名度頗高,卻沒有地區工作亮麗業績者,○八年自由黨兩位立法會議員雙雙敗選,震動政圈,是上佳例子。
地區工作表現,區議員與地區組織的支持,有如參選人的「腳」,知名度有如「頭」,頭重腳輕者往往站不穩而倒地。同樣道理,有些政客空有知名度,卻懶於做地區工作,又得不到區內政治樁腳的支援,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敗選的機會相當高。選舉過後,有人歡喜有人愁,勢所難免,切忌怨天尤人,所謂其來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