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愛恨交纏個人遊

○三年「沙士」襲港,除造成嚴重人命傷亡,經濟受重創也屬史無前例。公司結業、樓價暴跌、失業率高企,社會一片蕭條。當時特區政府十分短視,採用快見效的「激素」為救港良方,引入「個人遊」(赴港個人遊計劃),一如醫生採用利巴韋林來治療「沙士」一樣,結果副作用頻生。

北京以「送大禮」來形容個人遊,當時無人夠膽質疑,因為民怨沸騰已達臨界點,若不及時出招,後果堪虞。實施以來,內地遊客不斷湧港,單是去年,人數已高達二千八百萬人次,幾乎撐起香港各行各業。

然而,百業興旺之同時,卻帶來不少社會問題,如交通擠塞、百物騰貴、分薄公共資源,甚至由於文化差異而造成一場又一場深港「對峙」局面。儘管如此,但香港經濟確是搞上來。

用慣激素速戰速決,如何能接受身體自愈的慢板方案?隨着環球經濟出現下行趨勢,曾一度押後的深圳非戶籍居民赴港個人遊計劃,突然宣布出台,由下月一日起,當地非深戶居民毋須返回原居地,可直接在深圳申請「一簽多行」雙程證來港,預計涉及人數逾四百萬。

突如其來的政策再次觸動港人的神經線,蝗蟲論再成熱話。但對罵、怨懟,絕非解決當前問題的良方,當你有家人是由於個人遊而獲聘為售貨員、酒店接待、旅遊車司機……又能怎樣?可能是既愛且恨!

要向個人遊說「不」,港人必須先有「自愈」能力。這份自愈能力,建基於我們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社會?經濟發展是硬道理?公司業績須年年增長?保住樓價是香港真正的核心價值?除金融、零售、地產,香港再沒甚麼可幹?假如我們依然和議,那就乾脆歡迎新一批個人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