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致癌 亞裔高危

【本報綜合報道】飲酒過量有損健康,美國最新研究更證實,人體代謝酒精後會產生致癌物質,亞洲人更因無法自行分解該有害物質,成為飲酒致癌的高危一族。有關研究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團隊進行,研究人員解釋,酒精進入人體並經過新陳代謝後,會產生一種稱為乙醛的代謝物,其化學結構與已證實可致癌的甲醛甚為相似。過往科學家亦於實驗室測試發現,乙醛會依附於DNA,形成「DNA附加物」,可致染色體功能失常,最終有機會演變成癌症。

基因突變 無法分解乙醛

研究團隊招募十名志願者參與測試,要求他們每星期飲用一次伏特加酒,持續三星期,每次的飲用量均會增加,由最初一杯增至三杯。結果發現,參加者於飲用每杯烈酒後的一小時,依附於口腔細胞內的致癌物質會急增一百倍,並於隨後廿四小時逐漸下降,而他們血液內的DNA附加物水平亦有所上升。

專家解釋,正常人體擁有自我復原機制,可自行修補遭乙醛破壞的DNA,因此一般人輕嘗淺酌杯中物,不會增加患癌症風險。另外,大部分人身體內有一種名為「去氫酶」的酵素,可快速將乙醛分解成無害的醋酸鹽。然而,大多數亞裔人口的去氫酶基因均有突變,導致他們無法分解乙醛,因此亞裔人因飲酒而導致食道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美洲原住民及阿拉斯加原住民亦屬於此類高危人種。研究團隊已在最近的美國化學學會年度會議上,發表這項研究報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